小陈最后补充了tVb的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tVb与香江演艺学院合作开设‘合拍剧演员培训班’,招收了30名学员,其中15名是内地演员,学员将参与2007年合拍剧的拍摄,目前已确定《大江风云2》的男二号由内地学员李生担任,这既能降低演员成本,又能培养本土化人才,符合A股上市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高晋这时起身汇报A股上市的筹备进展。
他手里拿着一份《A股上市申报材料进度表》,表格上用绿色标注“已完成”,黄色标注“进行中”:“2006年11月8日,我们向内地证监会提交了12箱申报材料,涵盖资产梳理报告、财务报表、合规证明等核心文件,目前证监会已完成80%的初审工作,重点审核了三项内容:一是李氏集团15%股权的披露,我们提交了李家成先生的‘财务投资声明函’,明确‘未来3年不注入上市主体、不干预经营’,证监会无异议;二是银河娱乐的股权交割,我们提交了股权转让协议、资金流水证明,证明交割合法合规;三是长三角影视链的建设合规性,我们提交了苏市政府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批文’、土地使用证,证监会认可项目的政策契合性。”
他提到需要补充的材料:“目前仅剩两项补充材料:一是《英雄2》的版权归属证明,因该剧由邵氏影业、内地中影联合出品,需双方出具‘版权划分协议’,目前邵氏影业已盖章,中影的盖章文件将在1月10日前提交;二是飞天院线内地5家门店的消防验收报告,其中鹏城福田门店、沪市静安门店的验收报告已完成,剩下的3家将在1月8日前补验完毕,1月15日前提交证监会,确保3月完成初审,5月进入发审委审核阶段。”
王莽听完所有汇报,抬手示意大家看向幕布,画面切换到“2006年问题总结”页面,红色字体清晰地列出两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内地业务依赖香江人才,本土化团队尚未成型**
- 长三角影视链昆山基地的10名核心技术人员(特效师、灯光师)全部来自香江浅水湾基地,内地招聘的20名技术人员中,仅有5人能独立操作基础设备,其余15人需3-6个月培训;
- 飞天院线内地12家门店的店长中,8名来自香江,4名来自内地,但内地店长的平均任职时间仅8个月,离职率达15%,高于香江门店8%的离职率,主要原因是“晋升通道不明确”“薪资与香江员工存在差距”;
- 银河娱乐的直营团队中,香江调派的5名管理人员负责核心决策,内地招聘的10名员工仅负责客户接待,导致“直营客户拓展缓慢”,2006年新增直营客户50人,低于计划的80人。
**问题二:银河娱乐直营客户占比未达目标**
- 2006年计划将直营客户占比从15%提升至30%,实际仅提升至25%,差距5个百分点,主要因叠码仔抵触直营——30名核心叠码仔中,有18人拒绝推荐客户转为直营,担心“失去佣金收入”,导致年投注超100万港元的高端客户中,仍有60%通过叠码仔对接;
- 直营客户的服务体系不完善:钻石级客户(年投注超500万港元)仅提供“专属包厢”,未配套“私人管家”“定制餐饮”等服务,与澳门其他赌场的“一站式服务”存在差距,导致2006年有3名钻石级客户转至其他赌场;
- 直营团队的考核机制不合理:考核指标仅关注“客户数量”,未考虑“客户留存率”“投注金额增长”,导致团队盲目拓展低投注客户,2006年新增的50名直营客户中,年投注超100万港元的仅12人,占比24%。
“这两个问题必须在2007年解决,否则会影响核心目标的实现。”王莽的语气严肃,他看向天养义、陈工等人,“针对人才问题,我们推出‘本土化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分三步:第一步,扩大与内地影视院校的合作,除了已签约的苏市影视学院,2007年还要与沪市戏剧学院、京市电影学院合作,设立‘飞天影视人才基地’,每年招收200名学员,其中100名定向培养特效师、灯光师,100名培养院线管理人才,学员大二开始在飞天集团实习,实习月薪2000港元,毕业后留任的,月薪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0%;第二步,优化内地员工晋升机制,明确‘内地门店店长优先从本地员工中选拔’,香江调派人员仅担任‘指导顾问’,不参与实际管理,同时设立‘内地人才专项奖金’,每年评选10名优秀内地员工,奖励10万港元\/人,并授予飞天资本的限制性股票;第三步,为香江调派员工提供‘内地适应补贴’,每月5000港元,同时要求他们每月开展2次‘技术培训’,确保内地员工能快速成长。”
针对银河娱乐的直营客户问题,王莽提出“叠码仔转型+客户分层服务”双方案:
“叠码仔转型方面,2007年推出‘推荐奖励计划’——叠码仔推荐客户转为直营后,可获得‘年度服务费’,金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