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线索断了?不!这是突破口!(3 / 6)

p> 陈伍说,万荣是背对著窗户,正襟危坐的。

为了照亮卷宗和书簿,蜡烛必然在身前,所以万荣的身影,必然会投射到窗纸上。

可是丁奉却说,没有在窗纸上看到万荣的身影。

这只能说明万荣要么离开了房间,要么已经睡下了。

但万荣房间里的蜡烛並没有燃尽,剩余仍旧很高,说明蜡烛並不是烧了一夜也就是说,方荣不会是忘记吹蜡烛就睡了过去。

大概率,是他恰巧在那时,离开了房间!

那么他会得到息王庶孽的秘密,应也就是在那时得到的!

这一刻,杜构才明白,刘树义刚刚询问陈伍时,为何询问的如此详细,想来刘树义在那时就已经考虑到,若有人半夜去茅厕,便可能注意到万荣影子的事。

他心中不由感慨,刘树义查案时对细节的敏锐与掌控,当真值得自己学习。

刘树义微微挺直腰背,看向丁奉的眼眸更加认真,道:“当时除了万郎中的房间有烛光外,其他房间是否也有烛光”

“没有。”

丁奉摇头:“其他房间都黑漆漆的。”

“那你去茅房时,可曾听到什么动静比如走路的脚步声,很轻微的交谈声之类的声音。”

“这丁奉皱眉想了想,最后摇头:“也没有不过我当时大脑昏昏沉沉的,可能有,但我没有注意。”

醉酒误事啊—刘树义想了想,继续道:“万郎中装病的这两日,你都做了什么”

“也没做什么,第一天出去转了转,第二天读了一天的书。”

“转去哪转了”

“就在商州城內,我是第一次来到商州城,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来,正好没有任务压著,

难得空閒,便想著走一走,看一看。”

刘树义点头:“读的书,能让我看看吗”

“当然。”

丁奉很是配合,直接来到床榻旁的梳妆柜前,將放置在柜子上的书拿了起来。

刘树义接过书,视线向上看去,而后眸光不由一闪。

这是一本《道德经》。

书籍的封面,页面的大小,都与兄长刘树忠留给他的那本《道德经》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刘树忠留给他的那本书,是崭新的,没有翻过的痕跡。

而这本书,已经被翻了不知多少次,且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

刘树义道:“丁御史很喜欢《道德经》”

丁奉点头:“《道德经》浓缩了处世之智慧,读之受益良多。”

刘树义想了想,道:“这本书能借我看看吗

丁奉有些意外,不过仍是道:“当然,只要员外郎別嫌弃这书被下官翻得很旧,以及下官那浅薄的解读便好。”

刘树义哈哈一笑:“丁御史过谦了,本官虽只隨便翻了两页,但我觉得丁御史的解读很好,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丁奉听著刘树义的称讚,饶是知道刘树义可能只是因为礼貌才这样开口,但仍是不免感到高兴。

身为读书人,而且还是一个性格比较纯粹的文人,没有什么事,比他人认同自己的本事,更让他高兴。

“刘员外郎若喜欢,可慢慢看,下官还带了其他书,不急著將它取回。”

刘树义拱手道:“那就多谢丁御史了。”

他借丁奉的书,倒不是发现了什么异常。

而是他想仔细研究一下《道德经》,对比这本《道德经》,与刘树忠留给他的《道德经》是否有区別。

刘树忠专门让酒楼掌柜將《道德经》转交给自己,一定有其目的,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破解那本书的秘密。

这一次他想试试,以他山之石,看看能否攻玉。

將丁奉的《道德经》收好,刘树义最后道:“如果让丁御史选一个巡查团內的,可能存在问题,或者你觉得有异常的人,你会选谁”

“这—

丁奉眉头紧紧皱起,他犹豫了一下,正色道:“还请刘员外郎见谅,下官没有背后说人坏话的习惯,而且下官也確实没有发觉谁有问题,巡查团內的每一个人,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下官对他们只有欣赏与认可,没有其他想法。”

刘树义见丁奉神色严肃,又有著怕得罪自己,以及干扰自己查案的紧张,笑了笑,道:“丁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