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黑白学宫?是知其白,守其黑?还是知其黑,守其白?(1 / 4)

朱佑樘望着御案上堆积的奏折,苦笑一声:“朕不是没想过商税的问题,只是其中的阻碍,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墙外的天际,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各种商人获利巨大,朕也是知道的。”

“国师久在方外,或许不知,我大明并非没有商税。”

“朝廷设了三百六十余处税课司、局,专门管理商事征税。”

“开始还好,只是时日一久,各地藩王、权贵借着皇亲国戚的名头,私设税场,截留税款,盘剥商户,早已把税制搅得千疮百孔。”

朱佑樘转过身,目光沉沉:“朕何尝不想整顿?可天下州县,多少官吏出自这些权贵之门?朕若大动干戈,怕是朝堂先乱了。”

太渊知道朱佑樘所担心的事情。

朱佑樘继续说道:“前年东南征税三万两,听起来很多吧,但是那些走私者,靠着海禁之便,每年收入何止亿两!这些银子,本该入国库,却进了那些蠹虫的腰袋。”

“以前是无兵无钱,朕只能维持着朝廷不往坏的方向去走,但是想征的税征不上来,就算能征税,还要考虑到下方官吏是不是会阳奉阴违,哎……”

太渊是真的没想到,朱佑樘位居九五,竟然对民间的事情这么熟悉。

太渊摇了摇头,“于政事方面,贫道的确是不太熟悉。但贫道听过一句话,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深以为然。”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朱佑樘若有所思。

之后,朱佑樘召见了林平之,御书房的密谈持续了整整一夜。

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知林平之离宫时,手中多了一道鎏金密旨。

不久后,林平之便从西北军务中脱身,带着三千亲兵南下,奉旨“肃清南方吏治,整顿商税”。

这道旨意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瞬间让江南士绅阶层炸开了锅——谁都知道,所谓“整顿”,实则是要动他们的钱袋子。

那些士绅地主豪商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但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便暗中雇佣了大批黑道左道之士,试图袭杀林平之的队伍。

以前的老手段了。

可他们太小看这位新晋先天高手了。

林平之在后天阶段,武道四大练开发磨砺肉身,便可做到“秋风未动蝉先觉”,进阶先天之后,心神更是感知冥冥之中的恶意,所谓心血来潮,寻常偷袭根本近不了他的身。

除非有更高的强者出手,蒙蔽了他的心神感知。

更何况,他麾下的三千军士也不是摆设,皆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兵,个个悍不畏死,更有三百名黑旗卫,作为林平之的私兵,皆是形意十二形练至大成的好手。

寻常江湖人,那是来多少,死多少!

林平之在江湖中本就声望极高,二十年前便有“枪灵”之名,如今覆灭瓦剌,更是成了传奇,江湖人无不敬仰。

说书人口中的他,身高三丈,腰围亦三丈,声若雷霆,一枪可挑千斤闸——这般渲染虽夸张,却让他在民间威望更盛。

那些被雇佣的江湖人,听闻对手是林平之,先怯了三分,交手时更是溃不成军。

有了钱粮,自然可以提升军队的福利和武器。

南方的风波尚未平息,朱佑樘已借着林平之带来的钱粮,开始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刚开始自然遭到很多守旧派的抵制,但是瓦剌一灭,朱佑樘在朝堂上的威望顿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直追当年永乐帝。

朱佑樘命林平之彻查全军,剔除老弱残兵,只留下青壮。

然后修习改良后的军中武学,由于大明现在有足够的粮食,也不怕这些大肚汉把朝廷吃空了,但是要严厉禁止喝兵血的那种人。

如果说两三年还是小变化,但是随着武力的增强,朱佑樘他把各种好的点子都贯彻下去后,大明的变化在一点一点的积累着。

无论是藩王宗室的问题,还是士绅一体纳粮等,都在慢慢的解决。

第五年冬,北方天降大雪,牛羊冻死无数。

小王子达延汗率兵南下,朱佑樘大怒,令林平之即刻平乱。

经过五年的发展,军中的青壮几乎有九成都达到了三流武者的层次,至于二流武者就不多了,这需要根骨资质,整个军队里不到一成的人数。

但是基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