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有将近八十万人,就算是不到一成,那也有六七万人。
这可是六七万的二流武者,全都是忠于大明朝廷的军士啊!
所以说,朝廷的力量一旦解放,并得到正确的方向指引,简直不可思议。
至少,现在的武举,不但兵部重视,武勋、皇帝都很关注,而且参赛要求一年年递增。
不仅参加弟子身家要清白,本身没有德行上的问题,武功得达到一流,还得精通兵法和各种新式武器。
大明的武器装备其实很是先进,军士除了配有长柄的大刀、长枪、腰刀、盾牌等,还大量使用火器。
火器有三眼铳、迅雷铳、鸟枪、五雷神机、一窝蜂、古式后堂榴弹炮、将军炮、水雷、震天雷等等。
林平之这次不仅是带领着麾下的军队,还有部分武林人士以及护龙山庄的密探们,结果不出所料。
哪怕鞑靼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个个善于骑射。
但和明军对比,个人武力没有优势,武器装备又差着好几代,败亡已成定局。
要不是因为大雪封山,行军不便,这一战,鞑靼也得步了瓦剌的后尘。
只是,林平之见天气实在是过于恶劣,白茫茫一片。
等他们打退了鞑靼,想要进军其腹地,但视野外三丈,入目的全是白色,其余什么都看不清,就算是习武之人,也抵御不了长时间的这种严寒。
无奈,林平之只能下令班师。
经此一战,【武学院】的存在终于得到了各方的重视。
特别是太渊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在林平之班师回朝之时,于众目睽睽之下,虚空漫步三百丈,翩翩若仙人临世。
这是他首次在文武百官面前“人前显圣”。
有儒生惊叹,“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一干人等顿时大为神往、震惊,也就是班师回朝的今天,聚集了三教九流数万人,太渊的这一惊世之举,叫众人知道,原来武术道功修行,竟然至此!
“这不是……那位太渊道长嘛?这二十多年过去,面容竟然还宛若少年郎?!”
有京城的老人以前见过太渊,还认得昔日替人问诊的道长,主要当时太渊的“只看不治”的招牌比较另类,令人记忆深刻。
太渊神龙一现,却勾起了所有人心里的向往。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街坊邻舍、贩夫走卒、游侠富商……都知道了修炼武功,可以成仙。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外景大宗师,驾驭天地气场,内外共鸣,但他们亲眼见到了太渊凭虚御风,踏空而行。
在他们看来,这就已经是神仙了。
人心滚滚如潮,民意不可违。
于是,没过多久,武学院和太学院合二为一,大明最高学府【黑白学宫】问世。
这自然是朱佑樘挂名,太渊负责日常主持。
东方白望着那块门匾,薄唇轻启:“黑白学宫?是知其白,守其黑?还是知其黑,守其白?”
太渊道:“守黑守白,皆是动静相宜,阴阳互根,本是一体两面,何必设个框架定死呢?”
阳光洒在“黑白学宫”四个大字上,折射出明暗交错的光影,一如这正在悄然变革的天下。
…………
朝野上下曾揣测,太渊执掌【黑白学宫】后,定会如昔日金门羽客般,打压文臣、抬高武者,甚至独尊道门,贬抑佛门。
可这位国师的所作所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太渊并未一味拔高武人地位,反而立下铁规:凡入【黑白学宫】者,必先熟读经史子集,不求融会贯通能成一家之言,却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
而且除了基本的武学典籍和各家经典外,太渊还请朱佑樘下旨,邀请诸子百家皆可派人来【黑白学宫】任教。
当然,需要经过测试。
特别的“医家”、“墨家”和“农家”。
【农家】的人才,可以研究如何使各种粮食产量更高,或是培育蕴含更多营养的食物。
【墨家】的机关术虽难与火器时代抗衡,但是他们的钻研精神可以让他们去深究那些被传统文人看不上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后世称之为理工科。
至于【医家】的人才,太渊是最看重的。
所谓医武不分家、道医不分家,无论怎么说,【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