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专门研究人体,肯定能得到很多的人体奥秘。
就算是太渊自己,测量开辟诸多穴窍,也不敢说自己对人体是完全了解。
再不济,【医家】的人也可以研究出各种医术药方,攻克各种疑难杂症等等,让大明百姓更加健康,从而才能有良好的修行体魄。
便是佛门,太渊也未曾排斥。
他亲邀佛门八宗的大德高僧入驻学宫,与道家高人、儒家宿儒共同任职任教。
如此兼容并蓄之态,让【黑白学宫】俨然成了后世“中科院”的雏形,只是多了武功道功这般超凡存在。
学制五年,由于学习的东西太多,太渊自然是搞了类似分院的制度。
至于学成的人,大都是加入了大明帝国这座大船,毕竟朱佑樘每年都会来露一次面,他们也勉强算是天子门生了。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在这个时代,自然是大都数人选择了一报皇恩。
当然,也有被学院导师看上,留下助教的,也有选择做个游侠,不过,这种游侠是已经在朝廷挂了名的,不想以往那般,朝廷和江湖完全的分离。
有的既不想成为游侠,又不想进入军中,就会选择干“捕快”一职。
原本的捕快在大明属于贱业,并严格规定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免有辱斯文。
即便他们脱离捕快行业,其子孙也必须在三代以后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但是朱佑樘既然改革了军户制度,再顺便改革一下奴隶贱籍制度也不是多大问题;也不是没有人反对,但是朱佑樘来一句“朕闻大同社会,人人如龙”什么的,既让那些腐儒闭上了嘴。
如今,朱佑樘的的皇权已经逼近永乐帝,足以一言九鼎。
又过了七个月,朱佑樘命林平之在此点兵,趁着鞑靼还在舔舐伤口,一举攻入草原内部,覆灭有生兵力。
但是朱佑樘终究不是太祖皇帝,做不了灭族之事。
最后,和瓦剌人一样,贬为大明的奴籍,并宣告只有表现良好、真心融入大明的,才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脱离奴籍。
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希望。
自从把草原也纳入大明版图后,天下间对朱佑樘的称贺声就一直不断,什么圣君圣天子等等,而大明也得到了一大片牧场。
接下来的往北方移民问题,太渊就没再关注了,朝廷的那些股肱之臣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
如果说之前的五年还在打基础,那些第二个五年,整个大明就像是乘上了飞快的马车,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
老百姓是亲身经历者,一年年的变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都看在眼里。
最直观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人身的安全方面。
他们不用担心突然会有邪道贼人,做那杀人放火、坚淫掳掠之事,因为会有神捕司的人专门在各个县城镇守。
而【黑白学宫】的下属学院,也在朝廷的支持下逐渐在各个府城开设。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
一看读书人在这个年月的地位多高,便能明白。
更不用说【黑白学宫】的教导的东西包罗万象,使得那些人沉迷不已。
这远远不是后世那个浮躁的时代,认为知识廉价,不如趁早养家赚钱的思想可比。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最大的成果就是太渊让整个天下的人意识到“强身”的重要性,这是以鞑靼的覆灭展示出来的。
那么第二个五年,就是武术道功真正如飞般发展的时候。
以武修身,以文养心。
渐渐地,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变得朝阳蓬勃,富有生机。
当然,这也带了一些其他影响。
比如武林中的一些小门小派,在这种滚滚潮流之下,没有跟上发展,最后泯然于众人。
又比如丐帮的人数在这几年急速锐减,但是却没有人认为丐帮是没落了,因为当今帮主苏均正好在【黑白学宫】任职任教。
受过他指导的学子不知凡几。
第十二年,朱佑樘退位了,传位于朱厚照,自己潜心跟着太渊修道。
如今,太渊已经六十二岁了,可依旧少年模样。
所有认识太渊的人,皆惊叹于修为。
而朱佑樘论年纪比太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