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武学生活化!后来居上,第四位天人!(1 / 3)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樱桃芭蕉今年落了明年开,可人的生命,却像泼出去的水,没了就是没了。

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而修行也是真正的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切的转折点,是太渊道人在【黑白学宫】十周年校庆那日,对着天下人说的一句话——“修行有成者,可享二百天寿”,点燃了天下人的热情。

其实早有百姓猜测。

三四十年过去,当年襁褓里的婴孩已成家立业,连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可国师太渊真人依旧是那副青衣白面的青年模样。

眼角没添半分细纹,发间没染半点霜雪。

市井里早有传言,说国师是“活神仙”,能驻颜长生。

如今得了他亲口证实,修行的好处如惊雷般炸响,天下人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在华夏大地,餐风饮露、羽化成仙的传说一直存在。

寻常百姓一辈子困在田埂、作坊里,谁不盼着能多活几年,能看看更广阔的天地?

顿时,修行之风在这片大地盛行,武学、道功以各种方式在流传。

而在朝廷和百姓们共同的推导下,【黑白学宫】做到了在每一个县城都有分府。

至于其中的教导人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黑白学宫】的学子都换了许多届,正好充任助教,教百姓些基础的吐纳、拳脚功夫。

由于要成为先天境界很难,毕竟要领悟武道真意,还得感知并破开“玄关一窍”,能做到的人几乎是万里挑一。

久而久之,不少人便转了心思。

既然成不了先天,不如让修行变得更“有用”些?

太渊道人瞧出了这股趋势,索性出面提出了“武学生活化”的概念。

在过去很多人心目之中,武学只是一种用来杀人的工具。

学成之后,武力非凡,与常人不同,能有仇报仇,可以怨报怨,甚至一些心思邪恶之辈,学得一身武艺,杀人越货,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正是有了这种思想,千百年来,江湖武林和普通人的生活割裂开来。

江湖豪侠高高在上,飞来高去,视百姓如猪狗草芥,市井百姓则惧怕江湖人士,不敢与之有多大接触。

武学是真的只能杀人吗?

其实非是如此。

武学本是先民在远古时期慢慢摸索衍变而来,初始之时,是为了与与野兽凶禽搏斗,守家护邦。

后来诸多先贤总结学说,整合道理,武学逐渐有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概念。

发展到了如今,各种精妙武学层出不穷,可其中大多只被作为一种逞凶斗狠,杀人夺命的手段。

武术武技众多,武学较少。

什么是“武学”,自然是将其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对待。

在太渊想法之中,武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可以通向各方,达到许多不同的地点。

这样一来,武学必将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就像读书识字,变得和吃饭喝水一样的正常。

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尽想着发展多么精妙绝伦的内功心法,多么强大精巧的招式,而是要回归于普通,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太渊把这句话刻在了学宫的门碑上。

比如,有人觉得自己相貌不好,于是想研究开创出一门可以美容的武功。

什么是美容?

其实对于男子女子,都是一样。

皮相,风仪,气度,才识与力量之美。

其他先不说,总先得顾忌皮相。

身段颀长,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还有皮肤状态、五官骨相等等。

所以,有一帮人根据昔年逍遥派诸多秘籍残篇参考,还有可以易筋柔骨的功夫,综合其他武学知识,终于创造出来。

这门武功不重争斗威力,而是专工美化容貌方面,孕育出来的真气全都用于“塑形”,能让腰杆更直,能让皮肤更细腻,甚至能慢慢调整五官的骨相。

此功一出,立即惹得众多人学习。

创造者团队也狠狠赚了一大笔,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