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界浓郁三五成,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灵机。
之前的世界,元气不能说如死水,但也是极难调用,深沉而滞涩。
需以个人神意进行牵引。
而此界的元气,却似活泉,雀跃而灵动,感觉更有活性。
这使得调动元气的“精神成本”极大降低。
在大明世界,非先天境界,内景有成,无法感知天地元气。
而此方世界,却有各种先天异人,异能千奇百怪。
太渊的阴神感知着这活泼的天地,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并非量的绝对差距,而是“质”与“态’”的根本不同…”
“大明世界的武学,犹如于顽石中雕琢,天地元气沉滞,需以个人神意强行牵引打磨,精妙在于如何更高效地开采打磨…”
“而这方天地的异人,却是与活水共舞,精妙在于如何与之沟通、共鸣,引导其自然显现威能…”
想通这一层,太渊不再留恋,心念一动,阴神如归巢的鸟般,瞬间钻回了肉身。
接着,他手一翻,掌心忽然多了件物事——那是块小半个手掌大小的镜状物,似石非石,似玉非玉。
“太虚幻境…”
“不对,这只是警幻仙姑取得名字…”
这便是太虚幻境的本体。
其质非金非铁非石非玉,背后蝌蚪文的古篆和云龙奇鸟之形,看似隆起,摸上去又没有痕迹,非刻非绘,而且明明给太渊一种沉坠厚重之感,可拿在手里却有感觉轻若无物。
此物无名,来历也不知,乃是一件异宝。
能够吸纳生灵逸散的七情六欲以及各种念头、执念、心愿等等,警幻仙姑便是由此孕育出来,内部还自带一片鸿蒙空间,也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太虚幻境。
虽然这件异宝功能强大,但带有一种原始、混沌、不完全受控的特性,所以,太渊暂时还没想好怎么使用它。
“至少可以当做一件储物之宝…”
而且,太渊给其取了个新名字——灵镜。
至于为什么会在太渊手里?
这就要说到太渊的天赋神通了。
太渊自己也没想到,叩开天门,破界飞升,竟然让自己觉醒了天赋神通,此神通非术非法,而是灵魂本初之能的显化。
或许是自己多次穿越不同世界的缘故?
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根源。
但那天赋神通却是源于己身,这是太渊肯定的。
目前,太渊本能的知晓自己可以照微见幽,虚空种道。
通俗来说,就是有了空间探测能力,可窥见辨识万物背后的维度脉络。
发现无主次元空间后,以真性灵光渗透其核心,打上独有元神烙印,炼化为己物。
先前在太虚幻境,他能直接闯入薄命司,与警幻仙姑争夺控制权,靠的便是这神通。
“非空非有色难穷,元神灵光彻九重…”
“万界千幽皆幻影,真如独照即通幽…”
太渊心中流过一段道偈。
他为自己这神通取名为【通幽】——通九幽之玄,照万界之明,一念穿维,神游太虚。
只是,虽然有了【通幽】神通,太渊却不知如何提升,只能本能使用。
这反而给了他一个目标——理解并完全掌握【通幽】。
说来也奇,灵镜本是圆融一体,无孔可穿,可当太渊生出“想把它挂在脖子上”的念头时,镜身竟微微形变,顶端自发出现了一个细小的孔洞。
他从怀中摸出几缕丝麻,搓成一股细绳,穿过孔洞,将灵镜挂在脖子上,贴在胸口。
镜身微凉,却与他的真炁隐隐共鸣,像是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哈哈,好宝贝!”
太渊忍不住笑出声。
…………
与此同时,前院的屋子里。
在太渊神游之际,冯道人立马有所感应。
他猛地抬头,眼中瞬间蒙上一层常人不可见的清光,望向太渊住的方向。
“这是……出阳神?!”
“而且灵魂凝练到这种程度,怎么感觉比我还要强韧许多…”
冯道人面色惊疑不定。
灵魂这东西,十分脆弱又难以锻炼,受到伤害后又极难修复,遍数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