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研究就不说了,冯兄你估计也不感兴趣,他毕生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神学、圣经编年学和炼金术,还留下了超过百万字的神学手稿。”
“其他如牛顿一般的科学家,在西方也不是少数。”
冯道人一副长见识了的样子,“原来是这样啊!”
同时,心里更加确认了太渊这家伙,必然潜入西方那些顶级大学里待过,要不然哪会这般清楚了解。
太渊继续道:“彼辈穷极物理,至微至远,所见星河运转、生命繁衍,无不是至精至深的大道之序。”
“科学在外,是格物致知,由外而内,剖析万物以求其理;我玄门修行在内,是内观返照,由内而外,澄心净虑以合其道。”
“路径看似相悖,实则殊途同归,皆为认知这天地自然、宇宙万象的法门。”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了几分通透。
“那些西洋大科学家,晚年所投并非迷信之鬼神,而是对那“第一因”、那“创生之源”的追寻。此问,科学给不了答案,宗教亦给不了证明,唯存乎一心之悟。”
冯道人听到后面,眼神也是郑重起来,久久没有说话。
而后感叹道:“万法归宗,此心此问,与我这山野道士静坐观心,所思所问,倒似乎是同根同源。”
接着对着太渊做了个道礼,正色道。
“道友,受教了。”
…………
除了每日的开蒙识字、算数讲解,太渊还会带着学堂里的孩子们到院中的空地上,教他们练拳脚。
他的目的很明确——要观察“得炁”的自然过程,最好是在没有专门感炁练炁法门引导的情况下,这些孩子里有人能够自然而然地得炁行炁。
因此他没有教真气功夫,而是选择了气血武道。
不多,太渊就选择了一套【通背拳】。
这套拳,是林平之大成的得意之作。
糅合了他早期自创的武道“四大炼”,后续加入了九如和尚的法相理念,又从“混世四猴”的古老传说中悟得真意,才最终成型。
古老传说里,天地之间有四猴。
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这四种猴子,是神话传说,但是林平之认为其中代表了四种学问和修炼道路。
分别代表了道家,术数家,兵家,阴阳家。
因此,林平之以自身神意演化其中真意法相。
他通晓兵家战事,所以从“通臂猿猴”入手,演化勇者相,力大无穷,顶天立地。
然后是“赤尻马猴”的修者相,“灵明石猴”的智者相,“六耳猕猴”的为博者相,
林平之后来的【通背拳】,就带着纵横,阴阳,兵法,术数之道。
等到他四相混然合一,功参造化,纵横睥睨,一举叩开天门,成为天人。
当年【黑白学宫】里便有传言:“天下拳道,神佑通背为最高!”
如今太渊教给孩子们的,只是这套拳法最基础的入门部分。
没有复杂的法相演化,也没有高深的学问融合,只保留了锤炼筋骨、运转气血的核心架子,以及最基础的“心意导力”之法。
“小花,出拳时别用蛮劲,想着肩膀的力气顺着胳膊‘流’到拳头上,就像水从山上流下来一样。”太渊走到小姑娘旁,轻轻按住她的肩,纠正姿势,“沉肩,对,就是这样,别耸肩,力气就顺了。”
小花皱着小脸,按照太渊说的试了试,拳头挥出时果然少了几分笨拙,多了几分顺畅。
“先生,好像真的轻了!”
“不是轻了,是力气用对了地方。”太渊笑了笑。
孩子们学得认真,太渊教得也耐心。
他从不强求孩子们一蹴而就,只每天教一两个动作,反复纠正。
日子一天天过去。
这天太渊心念一动,他感知到了一股浓烈的负面阴暗气息在附近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