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不一样的【金钟罩】!观【地行仙】启新思!五行遁术的遐想!(1 / 4)

冯曜在桐柏宫待了一周,再回到学堂时,整个人的气质淡了几分。

往日里那双锃亮的眼睛,多了几分沉静,走路时脚步也轻了。

太渊观察到,他在学堂里的学习状态渐渐的有了一些变化。

初始,太渊没有插手,只是默默观察着。

过了近一个月。

这日午后,孩子们都在院中练通背拳。

冯曜照常来到老树下,就地随意坐着,闭上眼睛,小眉头微微动着,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像是在享受什么旁人不知的乐趣。

太渊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小曜,跟先生来。”

冯曜睁开眼,看到是太渊,立刻站起身,乖乖跟着。

“近日上课的时候,教到格物、算学的时候,怎么总是在走神?。”太渊声音平和,没有丝毫责备。

冯曜眨了眨眼,组织语言:“先生讲的好,只是……只是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太渊并未生气,而是询问。

“但我看你整天坐着,那坐着不动的时候,有什么好玩的?”太渊笑着问。

冯曜眼睛倏地亮了起来,仿佛被问到了得意处。

“就是身体里这种暖暖的东西呀,像是温热的水。”

冯曜伸出小胖手,按在自己的小肚子上,眼睛亮晶晶的,“我闭上眼睛,就能感觉到它在胳膊里、腿里跑,像小虫子爬,又像温水在流,痒痒的、暖暖的,特别舒服。之前阿爷教我控制它的流向,那股暖暖的东西就变多了一点。”

太渊心中了然。

冯曜描述的,正是得炁之后行炁、运转周天的体验。

他回忆自己当年初练内功,得到第一缕真气时,每天最常做的便是静坐练功,感受真气在经脉中流转的畅快感。

正确的修行本就如此,会让人欲罢不能。

自己修行内功真气都是如此,更别说直接“练炁”了。

“炁”来源自每个人的生命本源动力,每一次运转周天,都是对自身的滋养与强化,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远比研究外部事物的“间接认知”更让人着迷。

更何况冯曜天生心境清明,没有杂念纷扰,炁息运转起来格外顺畅,几乎每次静坐都能感觉到进步。

不像有的异人,辛辛苦苦练功,炁量也只是增长一点。

这就像读书时的“学神”与普通人。

普通人啃一本《高等数学》,熬几个把月甚至更久通宵才弄懂一章,考试还未必能用上,自然觉得枯燥乏味。

可学神扫一眼公式就能举一反三,解起题来游刃有余,那种成就感会推着他越学越有兴致,形成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

冯曜对“内观练炁”的偏爱,正是这种正反馈的体现。

太渊心中思索,面上却不显,只伸手轻轻抚了抚冯曜的头顶:“感知体内气象,也是门大学问,这是在“见自己”,你能从中感知乐趣,是你的造化。”

冯曜眼睛更亮了,仿佛得到了极大的肯定,肩膀也放松了不少。

太渊继续道:“可是除了“见自己”,我们还得“见天地”,格物致知,穷究的是外界万象之理,而万物一体,内外本无隔阂。你深研己身之“炁”,若不通晓外界之“理”,便如只知明珠璀璨,却不知其何以发光,终是管中窥豹,不得全貌。”

他看着冯曜似懂非懂的小脸。

知他年岁尚小,道理深了未必能即刻明白。

便温言道:“不急于一时。你既然喜欢闲坐着,便循序渐进,踏实修持。只是学堂功课,亦不可全然荒废,知道吗?”

冯曜用力点头,小脑袋像拨浪鼓:“知道了先生!阿爷也跟我说过差不多的话,说“练炁要静,做人要活”,不能钻牛角尖。”

太渊微怔,而后一笑。

“对了,在家里,该上香就上香,在学堂,我们该念书念书。”

然后示意冯曜自己去玩吧。

修行之路本就没有定法。

有人偏爱格物致知,有人擅长内观返照,冯曜天生有清净根器,偏爱内炼是自然之事。

自己要做的,不是强行扭转,而是引导他内外兼顾。

但有一点冯曜做得让太渊欣慰。

他得了炁后并没有在学堂同学前卖弄。

要知道,虽然冯曜年纪最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