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府兵(2 / 3)

上,几名身着毛衣头戴狗皮帽的汉子站成了一列,他们脸色肃然,身体板正,好似在残酷的战场上一般。

卑启身上穿着一套极为合身的呢子大衣,作为大昌号的股东,同样也是府兵军官一员的他当然要支持自家产业,不仅为自己和家人添置了毛衣,还给手下的部曲们购置了全套冬装。

呵出的口气在冬日里结成白雾,卑启沿着队列走过,对手下的这几名部曲状态极为满意,这些人都是他亲手培养的,他们都经过了严格训练,且身上还有武艺底子,放在中原,都是能做基层军官的苗子。

之所以大力培养手下的部曲,只因为卑启明白,府兵的一切好处都建立在他们能打胜仗的基础上的,有了手下这帮部曲,以后在战场上就有多一分的胜算。

站在队列面前,卑启停顿了片刻,这才挥手,让手下从庄园仓库抬出几个木箱,他指向打开的几个木箱道:

“今日不练弓弩!练火枪,估计你们也听说了,主公在中原就是用火枪打败了袁绍。除此之外,徐将军也用火枪在三韩取得了大胜。今后,我等对外作战,少不了对火器的使用。”

“火器?火枪?这玩意跟枪有什么关系?”

“听说很厉害,与弓弩不同,火枪杀人于无形,并且破甲能力强,除了声音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

随着卑启的发话,刚刚还严肃的队列当即交头接耳起来,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他人口中听到一些关于火器的传闻,此时听到要训练火器,脸上多少些喜色,毕竟,谁都喜欢使用最为先进的武器。

对于部曲们的窃窃私语,卑启不以为意,别说部曲们了,就算是他也料想不到能够买到火器,据他在河北前线的战友传信,南方对火器保密工作做的极严,为此已经杀了好些涉及的士人豪强。

卑启自己也没想到,边鄙之地的辽地,反而成为了火器装备的先行者!

不过转念想想,卑启也就明白了过来,辽地偏远也有偏远的好处,中原士人的手脚伸不了这么长,并且以周边国家、部族的技术工艺,也很难对火器进行破解效仿,可以说,辽地形势天然就限制了火器的扩散。

“衍儿,你过来,教他们学会打枪!”

眼看着部曲们欢天喜地的收到了一杆杆火枪,对着火枪构件四下打量时,卑启唤来儿子,吩咐他对部曲进行训练。

“是,父亲!”

身材同样高大的卑衍迈步来到跟前,恭敬行礼道,尽管面容稍显稚嫩,可不论行为举止,还是为人处世,都显出一丝军人的铁血气质。

“嗯!”

卑启对这个与自己有八分相似的儿子极为满意,卑启对自身有充分认识,以他的能力学识,很难有大的成就,眼前的儿子却不同。

早在当年公孙度奇袭玄菟郡之时,卑启便让亲生儿子进入了襄平城的羽林营,充当了其中不起眼的一名学生。

事实证明,卑启的投资极为正确,羽林营并非士人口中的质子营,也不是百姓嘴里的孤儿营,这种名为军营,实为学府的所在,不仅教授子弟军事知识,还传授各类学识。

这几年,从羽林营走出的学生,进入了辽东乃至公孙度幕府下的各个部门,长期的隔离学习,让这些人带着羽林营特有的鲜明印记。

这些人在进入到军队、官府、农庄、商号当中后,往往以其极强的个人能力而得到广泛赞誉,并且从这些人口中不断冒出的新颖词汇也让人对羽林营这个神秘学府生出了极大好奇。与他们相处的不论官吏士人,都感觉自己与羽林营学子不处在同一世界。

传统的儒家士人以及受到汉末儒家文化洗礼的普通人,都能清醒感受到,羽林营学子与他们的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二者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解释,更让传统士人绝望的是,羽林营学子往往是正确的那个。

对此卑启也深有体会,但他并不会感到恐慌绝望,在卑启这样的老军头眼里,世上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刀的事,谁的拳头硬谁就对!

传统士人虽然占据了上层的舆论阵地,可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既然公孙度搞出来的新学开发出了火器,并且以之打败了守旧势力抱团的袁绍军,那就已然证明了新学的正确性。

事实胜于雄辩,卑启还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故而当卑衍回家后奉劝他尽快熟悉火器,并且表示将来都将是火器的时代时,卑启毫无保留的选择了支持。

“听着,这是老式的火绳枪。与尔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