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却给她这样的回报
高考后网上很快就出了标准答案,芷卉对过一遍,感觉发挥正常,数学可能比平时稍好一点,两道立体几何大题都没出错,压轴题没有全对,不确定能拿到多少步骤分。
之后的两个礼拜,除了跟闺密们约着去逛了趟商场,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家里吃吃喝喝。
校长推荐的保送名额最后给了李悦,不过她倒是心态良好,没芷卉那些心理负担。在甜品店一起喝冷饮时,时唯问:“最后报了什么专业?”
“肯定是新闻呀。”镀金当然要镀24K的。
时唯咬着吸管想了想,转而问芷卉:“对你有影响吗?她们被保送占不占招生计划?”
“应该不会,我们招生指南上专指高考统招的计划人数吧。”芷卉看了眼李悦,猜想其实这也正是她坦然之处,虽然的确走了捷径,但没有挤占别人的道路。
“你估分够吗?”时唯关心芷卉。
“感觉够了,我估分怎么也得有550分吧。”芷卉说。(注:上海市高考总分满分630分,其中文综满分30分。)
“哦?考得可以嘛。”
没想到出分当晚,芷卉被电话中女声报出的第一个数字吓蒙了。
语文102分。
她甚至无力举笔往面前的稿纸上记下这个数字,整个高中阶段,她的语文分数从来没下过120分。
妈妈注意到她反常的神色,紧张地站在旁边催问:“怎么了?”
后续的分数虽然过了耳,但她通通没听清,直到最后听见总分543分,才缓过来一点。
挂断电话,父母都不敢发出声音。
她说了“总分543分”让父母先安心,拿起听筒重播一遍。
语文102分,数学138分,英语150分,历史126分,文综27分,总分543分。成绩不算差,去年复旦新闻专业录取分数线是537分。
但语文102分是怎么回事?
妈妈也觉得纳闷:“你对过客观题答案,正确率怎么样?”
“正常啊。”虽然语文是第一科,刚拿到试卷,她有点静不下心,但很快也进入了状态。关于作文,她看过专家老师们的破题分析,没有写偏。八股文的常规套路,连每段写什么都是固定的,能差到哪儿去?
数学分数比她估计的高几分,语文分数比她估计的少了20分。数学超常发挥的喜悦完全被语文意外考砸的困惑冲散了。
第二天她才想起给认识的同学打一遍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
溪川总分573分,正常发挥,不是状元,但北大应该稳了。
时唯总分577分,数学150分,正常发挥,不是状元,还有20分加分,北大应该也稳了。
但连K班也没有人像她这样爆冷门,拿到一个奇低的语文分数,语文低分的同学都是一贯差,很难爆冷门。连吴女士挨家打电话询问考试分数时,听到芷卉的情况都陷入了疑惑:“怎么语文还能考砸?”
事实是,语文也会有人考砸,比如江寒。他居然没有及格,刚好卡在89分,全A班就他一个人有不及格科目。其实他平时语文也就90多分。有时100分出头的水平,89分不算意外,马德堡对此不予置评。不过他的数学、物理都接近满分,英语也过了140分,复旦还是稳进。
可问题是,京芷卉语文怎么可能考砸?比起江寒语文不及格,这才更让马德堡感到匪夷所思,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本届毕业班“黑天鹅事件”。
爸爸去找人打听一圈,回来提议:“向教育考试院提出申请,可以要求复核成绩,你想复核吗?”
她自己又做了很多功课,查了一些资料,得知成绩复核只是复核各题得分相加是否无误,不能复核阅卷痕迹,更不可能质疑阅卷标准,重新阅卷。眼下的情况,客观题没出大错,只可能是作文被给了低分。复核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憋屈,但也只能算了。
出分后第三天是返校日,芷卉前一天晚上给全班打了电话,通知务必穿好制服,因为缺席成人仪式,K班没有毕业照,特地约了摄影师来补拍。溪川都答应来了,谢井原却来不了。
大家的任务都告一段落,就他一个人还没完成,最后的竞赛在7月下旬,现在正是备战紧张的时候。
芷卉虽觉得遗憾,但也没敢多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