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大纲66(1 / 4)

谢昀庭说这话时,手里攥着个巴掌大的黑色盒子,盒面嵌着块柔性屏,正跳动着淡蓝色的生物电波。他把盒子凑到老槐树下,屏幕上立刻跳出一行行带着温度的文字:“根须说,最近雨水甜,新抽的枝桠能长得更壮。”

谢昭蘅刚从智能温室回来,裤脚还沾着泥点。他凑过去看屏幕,笑着拍了拍谢昀庭的肩:“你这玩意儿,比当年的第一代翻译器厉害多了。当年你说要让动物跟人说话,我还担心你三分钟热度,没想到真让你做成了。”

谢昀庭眼睛亮了亮,拉着家人往客厅走。电视屏幕上很快调出一段视频:雪山脚下,几只藏羚羊围着他的同事,翻译器屏幕上显示着“幼崽腿伤,需要帮助”的字样,同事们正小心翼翼地给小藏羚羊包扎。“这是上个月在可可西里拍的,”谢昀庭声音里满是骄傲,“现在保护区里的巡护员都配了这个‘万物语’翻译器,藏羚羊、雪豹这些动物,再也不用怕咱们人类了。”

胡新芳的遗像摆在客厅正中,相框边摆着束风干的槐花。谢长琴给相框擦了擦灰,轻声说:“你奶奶要是还在,肯定得拉着你问东问西,说不定还得让你教她怎么跟院里的麻雀说话。”林致远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块槐木,正打磨一个小摆件——是个抱着槐花的小人,眉眼像极了谢念槐小时候。

正说着,谢念槐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屏幕里,她站在一片槐树林里,身后几个农户正忙着采摘槐花。“爸,您看这‘长情槐’,今年亩产比去年多了三成!”谢念槐拿着个平板电脑,上面是实时的种植数据,“王大叔家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学费全靠卖槐花挣的钱,他还说要跟我学种植技术呢。”

谢昭蘅看着屏幕里的槐树林,眼眶有点热。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刚承包这片地时,村里人都劝他别折腾,说种槐花赚不了钱。如今,不仅自家的日子过好了,还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是他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念槐,注意身体,别太累了。”他叮嘱道,“等你回来,爸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槐花饼。”

挂了电话,谢今禧的视频也打了进来。她穿着天蓝色的航天服,背景是空间站的舷窗,能看到外面的地球。“哥,我跟你说个好消息!”谢今禧的声音带着激动,“我们把飞行书包的防冻技术用到了空间站的机械臂上,以后在太空中处理低温故障,就方便多了!”她还特意给家人展示了机械臂的模拟操作,屏幕上,机械臂灵活地抓取着零件,像只精准的大手。

谢长晏坐在轮椅上,看着屏幕里的女儿,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他想起谢今禧小时候,总爱拿着纸飞机在院里跑,说要飞到天上去。如今,女儿不仅飞上了天,还为航天事业出了力,他心里满是自豪。“今禧,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别让我们担心。”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夜里,谢昭蘅睡不着,起身走到院里。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在风里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摸着树干上的刻痕,从“2033年秋,我们的日子,像树一样长”到“2043年春,长情未了”,每一道刻痕都记录着家里的故事。

忽然,他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谢思槐。小伙子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画满了飞行书包的设计图。“爸,我想在飞行书包上加个‘槐花导航’功能,”谢思槐指着图纸说,“以后不管飞到哪里,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像老槐树总能指引咱们一样。”

谢昭蘅看着儿子,心里一阵温暖。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像谢思槐这样,满脑子都是想法。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追求,还把家里的“长情”精神记在心里,这比什么都重要。“好,爸支持你。”他拍了拍谢思槐的肩,“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你小姑,她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谢思槐用力点头,把笔记本抱在怀里。月光洒在父子俩身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个温柔的拥抱。

第二天一早,谢昭蘅就去了智能温室。温室里的槐花长势正好,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和光照,屏幕上的数据一目了然。他拿起平板电脑,调出谢念槐发过来的种植教程,准备教村里的农户们使用智能设备。

刚走到温室门口,就看到林致远带着几个老伙计过来了。“昭蘅,我们来给你搭把手。”林致远手里拿着几个槐木做的工具盒,“这是我特意做的,里面放着智能传感器的说明书,用槐木做盒子,就当是给这些新玩意儿‘沾沾地气’。”

谢昭蘅笑着接过工具盒,心里满是感动。这些年,家里的人不管做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