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大纲99(4 / 4)

可以这么潮!喝着槐花茶玩元宇宙,感觉和古人跨时空击掌了。”线下的“槐香文化节”也增加了露营、市集等年轻元素,年轻人带着帐篷来槐花林露营,白天学做槐花糕,晚上围着篝火听老匠人讲故事,传统文化在新场景中焕发了新活力。

鱼灼音看着小林和团队的创新,眼中满是欣慰。他不再插手具体管理,却会每周和小林喝一次茶,听她讲新想法,偶尔提点一两句:“创新不是丢掉根,是让根长出新枝丫。你做元宇宙、搞露营,很好,但别忘了告诉年轻人,槐花为什么能成为文化符号,这背后的故事才是魂。”小林把爷爷的话记在心里,在元宇宙展厅里专门设置了“文化根脉”板块,用动画还原槐花在古籍中的记载、在民俗中的寓意,让技术成为文化的“扩音器”而非“替代品”。

绿色深耕:可持续发展的新答卷

在鱼灼音的理念里,“做企业就像种槐树,既要开花结果,也要滋养土壤”。风暴过后,企业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了更核心的位置,交出了一份更厚重的“绿色答卷”。

种植基地的“有机转型计划”全面落地。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水灌溉等技术,20个核心基地全部通过了全球有机认证。更创新的是“槐花碳汇项目”——团队联合科研机构测算,每棵槐树每年可吸收12公斤二氧化碳,企业将这些“碳汇量”打包成碳积分,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可自愿捐赠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企业就会在沙漠地区捐种一棵槐树。项目上线一年,已捐种5万棵树,形成了“消费-减排-种树”的良性循环。有位北京的消费者特意写信来:“喝着槐花茶,看着自己的积分种出了树,感觉每天的生活都在为地球做贡献。”

生产端的“零碳工厂”目标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板覆盖了所有厂房屋顶,年发电量满足生产需求的70%;生物质能锅炉用槐花枝条和加工废料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废水处理系统升级后,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用于基地灌溉,甚至养鱼,形成了“生产-废水-种植-生产”的闭环。在法国巴黎的国际绿色企业峰会上,企业的“全链条碳中和模式”被作为案例推广,鱼灼音视频发言时说:“真正的可持续,不是喊口号,是让每个环节都透着对自然的敬畏。”

绿色创新还延伸到了产品端。研发团队用槐花纤维研发出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替代了传统塑料,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3个月就能完全降解,还能作为肥料滋养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