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匠心守正:以“慢功夫”筑牢企业发展根基
在快节奏的当下,很多企业追求“快产出”“快扩张”,但鱼灼音却带领“槐香”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坚守“匠心守正”,以“慢功夫”做产品、练技艺、育人才,不贪多、不冒进,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基。在鱼灼音看来,“匠心不是一句口号,是对产品的敬畏,对技艺的坚守,对品质的执着”,而“守正”就是守住产品的本质、守住企业的初心,不被浮躁的市场环境所影响,这既是“槐香”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的关键,也是“槐香”能长久发展的底气。
“槐香”的匠心,首先藏在“产品品质的坚守”里。槐花产品的品质,从源头的槐花采摘就开始决定,为了保证槐花的新鲜度和纯净度,“槐香”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槐花采摘标准”,而且多年来从未降低过要求。每年槐花盛开的季节,是“槐香”最忙碌的时候,也是鱼灼音最牵挂的时候——他会亲自到各个种植基地,查看槐花的长势,监督采摘过程,确保每一朵槐花都符合标准。
“槐香”规定,采摘槐花必须在“清晨5点到7点”之间,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槐花刚沾过晨露,水分充足、香气浓郁,而且气温较低,能最大程度保留槐花的营养成分;采摘时只能摘“半开的槐花蕊”,不能摘完全盛开的槐花,也不能摘未成熟的花苞——完全盛开的槐花花瓣容易脱落,香气也会流失,未成熟的花苞则口感苦涩,营养不足;采摘时必须用手轻轻掐断花柄,不能拉扯树枝,避免损伤槐树,影响来年的生长;采摘后的槐花,必须在2小时内运到加工车间,运输过程中要用透气的竹篮装盛,不能挤压,还要盖上湿纱布,防止槐花失水枯萎。
在甘肃定西的种植基地,有一次,农户老李为了多摘一些槐花,提前到凌晨4点就开始采摘,还摘了不少完全盛开的槐花,想混在合格的槐花里一起交售。负责收购的基地负责人发现后,当场就把不合格的槐花挑了出来,拒绝收购。老李有些不满:“都是槐花,早摘一会儿、开得艳一点,有啥不一样?你通融一下,别让我白忙活。”刚好鱼灼音当天在基地巡查,听到两人的争执后,走了过来。他没有批评老李,而是拿起一朵半开的槐花和一朵盛开的槐花,递给老李:“你闻闻这两朵槐花的香味,再摸摸它们的水分,就知道不一样了。我们做槐花产品,卖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品质,要是为了多收一点就降低标准,消费者吃着不满意,以后谁还买我们的产品?你种槐树不容易,我们也不能砸了‘槐香’的招牌,更不能辜负你的辛苦。”
说完,鱼灼音又跟老李讲了“槐香”因为坚守品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故事。老李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鱼总,我错了,我只想着多赚点钱,没考虑到品质的重要性,以后我一定按标准来,绝不再耍小聪明。”从那以后,老李不仅自己严格遵守采摘标准,还主动帮基地监督其他农户,成了基地的“品质监督员”。在“槐香”的各个种植基地,像老李这样从“追求数量”到“坚守品质”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知道,“槐香”的品质标准不是“苛刻”,而是对产品、对消费者、对自己的负责。
采摘回来的槐花,还要经过“多道筛选、清洗、晾晒”的工序,才能进入制茶或制糕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在筛选环节,“槐香”采用“人工筛选+机器辅助”的方式,先通过机器去除槐花中的树叶、树枝等较大的杂质,再由工人逐朵挑选,把枯萎的、破损的、带有虫卵的槐花挑出来,确保留下的每一朵槐花都完整、新鲜;清洗环节,不用工业清洗剂,只用山泉水冲洗3遍,第一遍去除表面的灰尘,第二遍仔细清洗缝隙里的杂质,第三遍进行最后的漂洗,保证槐花的天然纯净;晾晒环节,将清洗后的槐花均匀铺在竹匾上,放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晾晒,每隔两小时翻动一次,让槐花均匀干燥,直至含水量降到10%以下,这样既保留了槐花的营养成分,又能避免阳光直射破坏槐花的香气。
有一次,山东临沂加工车间的新员工小张,觉得“自然晾晒太费时间”,偷偷把几竹匾槐花挪到了高温烘干房旁边,想让槐花快点干燥。结果没到半小时,槐花就被烘得发焦,原本淡淡的槐香变成了焦糊味。车间主任发现后,立刻把焦糊的槐花全部清理出来,还把小张叫到了办公室。刚好鱼灼音来车间检查,得知这件事后,没有当场批评小张,而是带着他来到晾晒区,指着正在自然晾晒的槐花说:“你看这槐花,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