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干净,蔬菜水果摆放整齐,品相明显优于周边菜市场。
店员们经过培训,服务热情周到,耐心解答顾客的疑问。
尹彬特意留意了店外的情况,黑皮那伙人果然没有出现,看来刘大山的招呼非常管用。
开业后的头几天,生意都很红火,但尹彬和小赵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们每天早早到店,检查菜品质量,晚上盘点到很晚,总结当天的销售情况。
尹彬注意到,山城居民口味偏重,更喜好麻辣,对叶类蔬菜的新鲜度要求极高。
同时对一些本地特色食材如火锅常用的毛肚、黄喉等也有很大需求,但这超出了棚鲜生目前的主营范围。
他将这些观察仔细记录下来。
每晚,他都会通过电话向王建安详细汇报店里的运营情况、销售数据以及遇到的各类问题。
王建安虽然远在李家沟,但凭借对商业的敏锐洞察和对棚鲜生模式的深刻理解,总能给出切中要害的建议。
“三哥,山城人比蓉城更吃得辣,我们的辣椒品种可以再丰富一些,看看能不能联系刘老板,找找本地优质的辣椒货源。
叶菜损耗大,一定要做好保鲜,当天卖不完的,傍晚可以打折处理,既减少损失,也能吸引一波下班客流。
至于火锅食材,目前我们先不碰,专注把蔬菜水果这一块做深做透,让顾客一想到买新鲜蔬菜就来我们棚鲜生”
王建安还提醒尹彬:“要注意培养回头客。可以试着搞个简单的会员登记,记录下常客的需求,逢年过节送点小礼品。”
尹彬一一记下,并着手落实。
小赵店长也很快进入了角色,不仅管理店内事务井井有条,还主动带着张大姐、李姐利用空闲时间走访小区,了解居民需求,宣传店铺。
棚鲜生南坪新村店逐渐有了些稳定客源,虽然日均销售额相比开业高峰期有所回落,但整体趋势平稳向好。
但这仅仅是开始,考验还在后面。
如何让习惯在传统菜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山城消费者,持续认可并信赖这个略显“高档”的外来品牌。
如何保证稳定的供应链和应对本地市场的独特需求。
都还需要尹彬团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去摸索、适应。
就在山城店稳步推进的同时,李家沟合作社也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技术员小刘再次带来喜讯:在杨教授的极力促成下,农科院最终同意了将草莓脱毒组培技术授权给李家沟合作社进行试点应用和推广。
农科院将派出由小刘和另一位专攻组培技术的专家张老师组成的支持团队,常驻李家沟.
指导合作社建立标准的组培实验室和配套的育苗车间。
这意味着,合作社即将从相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依靠农业科技驱动的现代化生产模式迈出关键的一步。
王建安立即召集了张泽安、吴磨贵、张华强等所有合作社骨干成员开会。
会议上,王建安难掩兴奋之情,他拿着小刘提供的技术资料,向众人详细解释了草莓脱毒组培技术的原理和巨大优势。
“农科院这项技术,对我们合作社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飞跃机会.
简单说,就是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培育出不带病毒、生命力强、性状统一的草莓苗。
这能彻底解决我们这几年遇到的草莓品种退化、容易得病、产量不稳的问题.
用了这种苗,结出的果子更大、更甜、品相更好,产量估计能提高两三成不止!”
张泽安听着,既感到振奋,又有些疑虑:“建安,这技术听起来是厉害,可这么高深的东西,我们能搞得来吗?
再说了,建实验室、买设备,这投入肯定不是个小数目吧?
这钱花出去,啥时候才能赚回来?”
王建安理解大家的担忧,他早有准备:“泽安舅舅的担心有道理。
投入确实需要,初步估计,建实验室、买设备、付技术指导费,前期投入大概要五六万。
但是一旦我们掌握了这门技术,首先,我们自己种草莓,效益能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对外销售这种优质的脱毒种苗。
未来搞草莓种植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好苗子难求,这就是个大市场。
我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