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完善报销制度(3 / 3)

,这绝对是个朝阳产业,现在投入,将来回报会非常丰厚。

至于技术,放心,有我在,绝对搞得定。”

吴磨贵虽然对技术细节一窍不通,但他对王建安的眼光和判断力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建安既然说能干,那就肯定能干成!

咱们合作社能有今天,不都是建安带着大家闯出来的?

我觉得这事可行,需要多少钱,大家想办法凑。”

春城也附和道:“就是。”

张泽安见大家都支持,心里的顾虑也消了大半,同时提出一个更实际问题:“那这实验室和育苗车间,打算建在哪儿?需要多大地方?”

王建安指向养猪场旁边的一块闲置坡地:“这里这块地是斜坡,建大型猪舍不合适,但用来建实验室和育苗大棚正好,面积足够,离水源、电源也近,方便。”

随后,大家就用地、资金、人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终,全体骨干一致同意上马这个高科技农业项目。

会议决定:由张泽安主要负责,立刻着手向信用社申请专项贷款,并办理相关的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张春城则带领基建队,先行清理那块坡地,准备建材。

王建安则会同小刘和即将到来的张老师,进一步细化实验室和育苗车间的建设方案,并负责联系购买所需的专业设备。

与此同时,下半年反季大棚蔬菜的种植准备工作也在合作社范围内全面铺开。

今年,合作社的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除了去年种植大棚得几个村外,周边又有几个村子签订协议,加入了反季蔬菜种植的行列。

王建安统一协调,将从李家沟合作社抽调的几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组成指导小组,到各个村子进行技术指导。

尹彬在确认山城店运营基本稳定后,将日常管理权更多地交给了小赵店长,自己则返回了雁县,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开始的大棚蔬菜收购和全局调度工作中。

今年夏季实施的“外采优品”策略,虽然利润薄,但为棚鲜生积累了在外地寻找、甄别、管理供应商的宝贵经验。

也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可靠货源渠道,这为秋冬季节棚鲜生两家零售店以及潜在批发业务的货源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镇分厂在周建军的精心打理下,业务蒸蒸日上。

借着县里整顿屠宰行业、关停不合规小作坊的东风,分厂凭借其“规范化示范单位”的金字招牌和稳定的肉品质量,不仅彻底稳固了在保镇的市场地位,还将业务顺利拓展到了周边好几个乡镇。

赵老四负责的生猪收购网络也越发健全高效,他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穿梭于各个村庄,保证了分厂有充足的、质量合格的猪源。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帆风顺的时候,一个管理上的隐患悄然浮现。

这天,王建安正在新建的组培实验室工地上,和张春城一起查看地基开挖的进度,屠宰场的老会计拿着账本匆匆找来,脸色凝重地把王建安拉到一边。

“建安,有个情况得跟你汇报一下。”老会计压低声音,翻开账本指给王建安看,“上个月,保镇分厂那边,周建军报销了几笔招待费,数额有点大,加起来快抵得上一个工人小半年的工资了。

报销理由写的是业务洽谈、客户关系维护。

我私下问了周建军一句,他解释说就是请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