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的寒意瞬间透过毛巾传到她手上,冻得她双手发红。但她顾不上这些,拧干毛巾后,迅速回到屋里,将毛巾裹在婆婆的膝盖上。为了让婆婆的腿能尽快消肿,她反复换了好几遍毛巾。
婆婆看着翠娥冻得发红的手,眼眶忽然红了,声音带着哽咽说道:“翠娥啊,别忙活了,歇会儿吧。你这孩子,为了我,遭了多少罪啊。”
翠娥笑了笑,笑容中带着疲惫却又充满温暖,继续按摩着说:“没事娘,多敷会儿能好受点。您赶紧好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你这孩子……”婆婆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愧疚与心疼,“以前是我糊涂,总想着让你守着这个家,守着我这个老太婆,让你受委屈了。你男人走得早,这些年你一个人撑着这个家,太难了。”
翠娥的手顿了一下,心中五味杂陈,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又酸又暖。她抬起头,看着婆婆那布满皱纹的脸,岁月在婆婆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一道皱纹仿佛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她小声说道:“娘,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我是您的儿媳,照顾您是应该的。这么多年,您也不容易啊。”
“应该的?”婆婆摇了摇头,伸出那满是老茧的手,拉过翠娥的手,掌心的老茧硌得翠娥有点疼,却也让翠娥感受到了婆婆的艰辛,“我知道你心里苦。之前你说想再嫁,我还拦着你,骂你,可我从来没替你想过,你才三十岁,正是大好年华,总不能一辈子守着这个家,守着我这个老太婆吧?你也该有自己的日子,有个人疼你、帮你。”
翠娥的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她赶紧别过脸,偷偷擦了擦眼泪,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娘,我……”
“你听我说,”婆婆打断她,眼神认真而坚定,紧紧握着翠娥的手,仿佛要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翠娥,“之前我是怕你嫁了人,就不管这个家了,怕对不起我那过世的儿子。可这阵子看你这么细心地伺候我,我才明白,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就算嫁了人,也不会忘了这个家。”
她顿了顿,握着翠娥的手更紧了,语气中满是真诚:“翠娥啊,要是你真能找到个靠谱的人,对自己好,也愿意对这个家好,娘不反对了。你放心去寻你的幸福,娘支持你。”
这话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了翠娥心中那片阴霾,淌进了她的心里。她憋了这么久的委屈、不安,在这一刻全化作了泪水。她再也忍不住,趴在婆婆的手边,哽咽着说:“娘,谢谢您……谢谢您能理解我。这么多年,我一直盼着您能明白我的心。”
婆婆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眼眶也红了,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傻孩子,是娘对不住你。以后啊,你要是有看上的人,就带回来让娘看看,娘帮你把把关。咱不求他多有钱,只要他老实、疼你,能跟你一起好好过日子就行。”
那天晚上,婆媳俩仿佛打开了心扉,聊了很久很久。婆婆缓缓说起翠娥刚嫁过来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喜悦的时刻:“你刚嫁过来的时候,穿着一身红嫁衣,漂亮得很。那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也甜甜蜜蜜的。”接着,她又说起过世的儿子小时候的事,眼中满是怀念:“他小时候啊,可调皮了,整天在村子里跑来跑去,没少让我操心。”翠娥也说起自己这些年的难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娘,这些年,我一个人面对家里家外的事,有时候真的觉得好累好累。我就想找个伴儿,能跟我一起扛日子,互相扶持。”窗外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着,可屋里却暖融融的,之前横在两人之间的隔阂,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像被暖阳融化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这份“软化”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持续下去。第二天上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这个深秋的日子带来了一丝温暖。翠娥去镇上给婆婆买膏药,刚走到村口,就遇见了王婶。王婶那敏锐的眼神一下子就捕捉到了翠娥,她立刻像发现了什么新奇事物一般,凑了过来,眼神里带着打探的意味:“翠娥啊,听说你婆婆摔着了?你这阵子天天伺候她,可真孝顺。不过我可听说,你还想着再嫁?你婆婆都这样了,你要是嫁了,谁管她啊?”
翠娥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悦,没好气地说:“王婶,我婆婆支持我再嫁,我就算嫁了,也会管她,不用你操心。”
“支持你?”王婶撇了撇嘴,脸上写满了怀疑,显然不信,“我可不信老太太能这么大方。你别是为了再嫁,故意讨好她吧?等你嫁了人,指不定就把她扔在这儿不管了!”
翠娥不想跟她争辩,她深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