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上京(3 / 4)

宿缘之命运 归之云 3325 字 8天前

型明清四合庭院,有诗描述道:“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

山海行宫是以两千年来独有的帝王文化为主线,以丰富的馆藏实物再现历史风云,展示民族精华的大型宫廷景观。山海行宫是在明、清两朝帝王行宫遗址上复建的,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仿古建筑,他以故宫“太和殿”的独特气势雄踞海岳,将宫廷中“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管弦丝竹”“奇珍异宝”“金银器皿”“书法绘画”等中华艺术成就于一身,又以山海之间,长城雄关为平台,在龙凤呈祥的风水宝地上为世人集中展示,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精华与现代人休闲健康的审美观有机融合,会在此切身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精髓,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长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帝王文化的强烈震撼,通过参观了解,增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也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历史上有多位帝王莅临于此,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2次登楼观海。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清道光二十年以后直至民国三十四年,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长城沿线海防兵营。在景区内,游客可以乘海上游艇、骑沙滩摩托车、坐动力三角翼。在节庆日,游客还可以坐上明代民间的大花轿、观看“将士巡城”等仿古节目。

山海关孟姜女庙始建宋以前,原名贞女祠,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年间、民国十七年年曾三次修复,现为明万历年间的建筑。孟姜女庙是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名的文物游览胜地。

角山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北3千米,系燕山山脉,主峰海拔519米,与后角山南北对峙恰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山顶较平整,人称“角山台”。角山是万里长城跨越的第一座高峰,又有“万里长城第一山”之美称。山上建有栖贤寺,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读书消夏之所,被称为山海关文化的摇篮。

景区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集自然山地风光,长城建筑精华与儒、释、道教文化于一体,索道贯穿其间,可揽敌台耸立,峰峦起伏,古寺幽深,气象奇景。

角山四季特点分明,春花、夏绿、秋风、冬雪。现有二龙戏珠、天然大佛、角山长城遗址、栖贤寺、大平顶等景点,可观“山寺雨晴”、“瑞莲蓬日”“ 栖贤佛光”、“角山云海”等景观。在大平顶上还可东望辽沈平原;西望竭石五峰、燕塞湖;南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北望峭壁奇石。

徐达,明代开国功臣,字天德,安徽凤阳人,出身农民家庭。22岁参加农民起义,为朱元璋部将。后辅佐朱元璋创建政权,他率领军队东征西讨,屡建战功,被朱元璋封为右丞相、魏国公。明洪武十四年,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一万五千一百人,依山阻海筑长城及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从此山海关成了京东锁钥的军事重镇,这一带长城固若金汤,保卫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明洪武十七年(二月,徐达逝世,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明代爱国将领,军事家,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时年17岁,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1岁奉调戍守蓟县,25岁,升任都指挥佥事,回山东抵御海上倭寇,着名的蓬莱水城就是他修建的,之后他又率领“戚家军”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明隆庆元年十二月,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总理练兵及海防。在长城沿线(自昌平西至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