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上京(4 / 5)

宿缘之命运 归之云 4168 字 7天前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显了昔日皇城的风貌。现故宫博物院设有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开放管理、服务等部及研究室、图书馆、出版社、文物修复厂、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古代建筑修缮队、安全保卫处等机构。

郭沫若题写“故宫博物院”匾额。

故宫博物院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最北面的是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故宫博物院位于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故宫博物院依据史书和档案,以文物和复制品为中心,按照曾经在此发生的明清历史,在部分古建筑内系统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陈列。进行原状陈列的宫殿有如下

外朝前三殿区之一的太和殿是外朝中心建筑,位于太和门以北。殿内设有“建极绥猷”匾、雕龙髹金大椅(龙椅)、雕龙髹金屏风、蟠龙金柱。之二的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以北。殿内设有“允执厥中”匾、两乘肩舆。之三的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以北。殿内设有“皇建有极”匾。

内廷后三宫区之一的乾清宫是内廷中心建筑,位于乾清门以北。殿内设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储的用具。之二的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以北。殿内设有“无为”匾、存放清二十五宝的宝盝、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铜壶滴漏、大自鸣钟。之三的坤宁宫位于交泰殿以北。殿内设有萨满教祭神场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养心殿区是清雍正以后的皇帝寝宫,位于内廷西六宫区以南、后三宫区以西。殿内设“中正仁和”匾,东暖阁是慈禧垂帘听政处,西暖阁西侧小室是着名的三希堂。

内廷西六宫区之一的太极殿是内廷西六宫之一,与长春宫构成一封闭院落。之二的长春宫院内廊壁有晚清《红楼梦》壁画。翊坤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与储秀宫构成一封闭院落。之三的储秀宫,慈禧曾在此长期居住,殿内装修考究。后殿丽景轩设“溥仪生活展”,依据《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报告》复原了溥仪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内廷外东路区的皇极殿是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区的中心建筑,位于宁寿宫区内,包含九龙壁、皇极殿、乾隆花园、珍妃井等着名景点。珍宝馆、石鼓馆和戏曲馆这三个常设展馆位于宁寿宫区内。

内廷外西路区的咸若馆悬清乾隆皇帝御书“寿国香台”匾、“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联,并陈设龛、案、佛像、法器、供物等专馆

书画馆常设展馆。设在外朝文华殿。故宫博物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