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著,失態的哈哈大笑,看得出来,朱由检这是真的高兴,便是朱慈烺也看得出。
崇禎十四年的十二月,大明兵部紧锣密鼓地从长城抽调兵力,除了留下三十万募兵,
和不到四十万的役兵,其他四十余万官兵一步步要安置到漠南、漠北,並逐步向北安置驛堡。
这些驛堡既要保证可以传信用的骑兵战马,也要时刻准备被朝廷抽调,去前线打仗。
这种驛堡不需要太大,为了保证战斗力,会安置八到十五个人,其中和小型屯堡差不多。
明朝现在的定义屯堡和驛堡用途,是驛堡主要是骑兵,而屯堡主要是步兵,並且屯堡修建的更加牢固,墙体敦厚,墙根也修非常扎实,最防炮打。
屯堡內会安置两门及以上的小威力炮,以及射程长的斑鳩大,而驛堡內置办的就是铁骑,会铁札甲和布面甲,並且有养马的任务。
皇帝觉得兵部这种安排很合理,要想同化、汉化掉草原,靠怀柔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力量。
四十万人,分骑兵、步兵的安顿到屯堡和大量驛堡內,足可震草原。
配合著朝廷重镇,哪怕林丹汗再次背叛大明,期望恢復蒙古,也是很难的。
这种屯堡別说一千人,就是一万人乃至更多,也不可能短时间內打的下来,一个个的啃过去,也能撑到朝廷调遣大军到这平定叛乱。
並伴隨著这些边屯驻兵,民间也多了一些杂音。
有人称这是“克服韃虏庭,明断胡吉天”,是一项大功绩,可以载入史册,传扬万世。
形容大明进入漠北,吞併了蒙古人所崇拜的长生天,代表看大明朝正在王化蒙古。
一些学子对於此事非常惊喜,传颂此事,许许多多的描述被记录下来。
比方说有人称皇帝是“天人降生”,还有人称洪武转世,流言语闹得很大。
但流言之中,却冒出了一个疑问。
那就是建州女真逃出来的三个首领,多尔袞、豪格、代善他们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