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明三京制(1 / 2)

第260章 大明三京制

洪承畴刚想直呼“陛下圣明”,可是话到嘴边却是一愣,復问道:“这陛下是属意让臣前往倭国”

皇帝搁下笔墨,轻描淡写地说道:“毕竟洪爱卿可是巧舌如簧,是非只在你口中这么一转,就从杨嗣昌之过变成了德川家光之过,要说谁能说服倭国放过杨嗣昌之罪,人选非爱卿莫属。”

这番话像是在开玩笑,但皇帝的意思是基於自己的確手中欠缺沈惟敬这样的人才,洪承畴是自已找得到的最合適人选。

旨意已经清楚,朱由检对於洪承畴也没了什么好脸色,直接將其从殿內赶走了。

歇了一阵,朱由检隨后看向边上的王承恩,突地说道:“朕觉得最近的廷臣一个个都不大听话了,大伴也得帮衬著曹化淳,让东厂多补几个暗子过去。”

“奴婢遵旨!”

王承恩立刻回应。

东厂直接都是曹化淳在管,而王承恩也是负责给皇帝传个话,其实他也兼著这份內廷传话筒的差事,当然,做势是比不得魏忠贤的。

皇帝点头,隨后又看著这份密呈奏疏,眼睛微微眯起,仔细思考,自己现在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將此事揭过。

倭国的事端已经超出了朱由检的把握,至少他是绝不能放弃萨摩藩的,现在事情闹大,原先的港口需求,已经不足以弥补朱由检此刻在此事上投入的资源了。

近二十万官兵费的行营军粮,一直都是通过海运来弥补,即便是钱跃升带领的皇商是极力压低运费,也是笔巨额销。

再加上朝中的隱约不稳,岛津家如何他不管,萨摩城他必须拿到手,来提振大明国威。

这么想著,他又起了一份詔书,让太监送去兵部,都是军镇调令。

调令中有涉及的军镇,主要就是辽东系统的吴三桂、祖泽润,以及接替赵率教就任山海关总兵一职的陈继盛。

其中,吴三桂被勒令带领本部官军,调任原籍,也就是寧远,负责管理寧远、锦州两座重镇的军务,毕竟迄今为止卸掉南洋军务后,吴三桂的军中职务仍旧是寧远团练总兵官,是实实在在的辽东系统。

另外就是调动仍在朝鲜驻扎盘踞的祖泽润,率领其镇魔下的两万辽东骑兵,直接登陆萨摩城,

帮助陈奇瑜一战定乾坤。

皇帝这一次在给补的军令中,是强调了萨摩城中一战,要一战定乾坤,里头有对陈奇瑜要求速战速决的意思。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倭国的一个內藩,打那么久的时间,对他陈奇瑜来说,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毕竟你带了那么多的战兵,这么强大的军事集团给他统帅,哪怕是欺负此刻虚弱的莫臥儿,都可以去办到。

而这么强大的军力,在对付一个小小的倭国內藩时,一共就大致绍兴府那么大点地方,怎么要那么久呢

朱由检对此极其不满意,也是很罕见的敦促了一次。

皇帝介於歷史,很少会敦促地方將领和地区总督,快点完成某项工作,甚至像南洋打莫臥儿的时候,朝臣们对战事日益久远都很焦急地想结束战事,皇帝却对此不闻不问。

也因此,南洋战事拖了长达四年之久,

但对於倭国的战事,皇帝更倾向於速决。

倭国可是明藩,此战结束之后皇帝要做的各种安排有一大堆,你再这么拖下去,对於大明安定明藩体系,有很多坏处。

这些都做完了,皇帝依旧没有放下毛笔,而是换了一份諭旨,写去给朝鲜王李棕,要求朝鲜水师负责给明朝將粮食运输到倭国。

之所以皇帝没有让朝鲜的兵马进入倭国,也是担心朝鲜加入攻打萨摩藩,会更加刺激倭国,导致事態升级。

但是运输粮秣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在船运上,明朝现在暂时有些缺口,让朝鲜水师替明朝运输补给,是个能解燃眉之急的法子。

外部不稳,朝臣又给他添了那么大的乱子,很多军镇都需向东迁一部分,来增加明朝军队在东部的实力,平衡和压制这段时间会有些闹脾气的倭国,皇帝是一直忙到了酉时才伸了伸懒腰,结束了这一日的工作。

刚刚想要起身,只感觉浑身乏力,好在边上的太监王承恩连忙扶上来,令他有所依託。

“陛下,要保重龙体啊陛下!”王承恩说道。

皇帝嘆口气,有些疲倦的回答道:“国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