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自已都觉得诧异。
或许是因为早就做好了长久的心理准备;又或者是因为亲眼目睹过老校长最后时刻被病魔折磨的非人惨状,只觉得死亡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仁慈的解脱。
更可能的是因为,王成芳能清楚的感觉到,校长的理念已经在她心中深深扎根,开始顽强地发芽了。
只要这理念不死,老校长就没有离开她。
1997年高考,王成芳的名字震惊了整个省份。
全省理科状元。
耀眼的成绩单,成了她对过去所有苦难最有力的回应。
也像是对陈树仁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以她这种分数,本来天下大可去的。
然而,在周围同学一众诧异的目光中,她却毅然而然地在志愿表上填下了京城师范大学。
攻读教育学专业。
陈树仁留给她的那笔遗产,远比想象中更加丰厚。
大学四年,生活节俭的王成芳,加上在京城做家教的一些收入,竟然也过得从容,没怎么为生计发愁。
本科结束,又考入震旦大学攻读三年研究生。
她在教育学的理论海洋中深入探索,不断反思。
咀嚼着陈树仁那套基于本能的教育实践方式。
并从中提炼出了更系统更理性的内核。
七年时间,转瞬而逝。
2004年,夏末。
王成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衡河市。
火车站依旧喧嚣,但城市的脉络已然改变。
时代的车轮滚滚驶过,无情地在物质世界留下了刻印。
高楼多了些,街道宽了些,但空气中似乎总是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氛。
她背着简单的行囊,凭着记忆走向曾经的衡河中学。
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她怔在了原地。
记忆中被老校长以及他的继任者打理得干净整洁的校园,如今却显得如此破败。
围墙上的劝学标语,也换成了花里胡哨的广告。
“赢在起跑线!”
“速成拿文凭!”
“毕业就进厂!”
“工作包分配!”
校门口,曾经“衡河中学”的金字之上,挂起了一块更闪亮的新招牌。
【衡河精英教育中心】
穿着各异,不像学生而更似社会混混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勾肩搭背,进进出出。
喧哗声,隔着一条街都能听见。
这,哪里还是学校?
王成芳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老校长当年拼尽生命,最后力气想要守护和振兴的种子。
在他离去不到十年后,似乎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彻底变质了。
物去人非。
故乡,以一种最令人失望的方式迎接了王成芳的归来。
她站在街角,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愤怒、心痛、不甘,各种强烈的情绪在胸中翻涌凝聚。
但她知道。
她回来的,也许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