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喷死大(3 / 5)

没让胡惟庸再得手,把刘伯温药死。

自己和刘伯温之间,已经隔阂尽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伯温如今圣眷正隆。

而他们两个人论资格,论能力,论功劳,都是完全可以进入中书省的。

并且,一旦进入中书省,就能成为左丞相,压胡惟庸一头。

胡惟庸面对汪广洋这样的上司,还能以下克上,顶着上司干活。

可面对他们两个,是真不太好反抗。

这也是胡惟庸在此之前,为什么会对他们两个,频频下黑手的原因之所在。

就是不想让他们两个来到中书省。

有他们两个人在,胡惟庸放不开。

现在,为了让胡惟庸能放开,自己这里,把汪广洋弄进中书省担任右丞相。

等于是明摆着告诉了胡惟庸,李善长还有刘伯温两人不会入中书省,不会抢权。

在这种情况之下,胡惟庸的胆子,必然会变得更大。

最好能赶快造自己的反。

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在他说出了这话后,胡惟庸先是一愣。

继而心里面升起了狂喜。

哪怕他心机深沉,城府很深,此时面对这个天大的惊喜,也一样是禁不住的,露出一抹抑制不住的笑。

“上位,那……臣怎么办”

虽然他能够确定,在汪广洋进入中书省,当上右丞相之后。

自己绝对会成为左丞相。

但这个话他还是要问。

让皇帝亲口承认了,并把这个事儿给公布施行了才可以。

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

这等重大的事情,必须要讨一个确切的说法。

“胡相,你肯定要成为左丞相。

中书省可不能没有胡相。”

“臣拜谢上位天恩。

臣微末之才,能被上位如此的挂念,给臣如此高的地位,臣不胜感激。

臣别的不敢说,今后臣会更加忠心任事。

尽好臣的本分。

为我大明富强,为我华夏复兴,为了让上位的大明梦想能够成真,而竭尽全力。

虽然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胡惟庸跪在地上,热泪盈眶。

“胡相,好好做事吧。

你小胡的能力咱是认可的。”

又在这里和胡惟庸说了一些话,在朱元璋的示意下离开武英殿。

返回到中书省,坐在自己的那张红木桌案之前,他脸上的笑容全然抑制不住。

果然如同自己所想那般,皇帝离不开自己,大明也离不开自己。

别看自己在之前,似乎犯了不小的错。

被皇帝在海运的事情上,一下子罚了那么多的钱。

但是,自己的地位,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

就算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也同样没办法取代自己。

稳了!

彻底稳了!

这下子自己不用担心,会有人来中书省当丞相,压自己一头了!

刘伯温也好,李善长也罢。

这些人都老了,不中用了。

皇帝也看不上了。

还得是自己能力强,皇帝最看重……

……

“陛下,稿子写好了,请您过目。”

胡惟庸离开不足两刻钟,罗贯中就来了。

奉上文稿一篇。

罗贯中才思之敏捷,果然不是盖的。

写文稿,简直像是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宣传司这边,遇到一些重要事情时,都是由罗贯中执笔。

不过,写好后是要送到朱元璋这边,由朱元璋亲自过目进行审核的。

以免会闹出一些不必要的乱子。

朱元璋将之接过进行观看,开篇就是熟悉的白话文。

但同时却不失文采,让人看的很舒服。

朱元璋很快看完,不由击节称赞。

罗贯中简直就是自己的嘴替。

文章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市舶司的事,自己这个皇帝,把众多海商汇集到了一起。

一开始时,很多海商还不情愿。

但经过了自己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这些人皆被自己这个皇帝感化。

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就算是他们这些海商,也是有国家的。

不能只考虑自己。

在利己的同时,也要利国家利百姓。

于是纷纷签订协议,支持市舶司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