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令人费解的旨意(1 / 2)

隆庆帝姬平生第一次走进威武肃穆的金銮殿。

十六根巨大的柱子,仿佛通天的巨龙,直达云霄,目及之处,高高的金色台阶上,矗立着一把金色的龙椅。

那便是天下至尊,唯有皇帝才能坐的一把椅子。

那把椅子,象征着地位,象征着权利,象征着高高在上,无人能及的身份。

大臣们一个个鱼贯而入,按照品佚整理列队站好。

她默默跟在了人群的最后面,找了个不甚起眼的位置站定。

片刻后,在汪枞的高喊声中,皇帝大步而来。

一切都与平常无意,皇帝先是翻看了一下御案上的奏章,随意问了些话,便将奏章合起,推到了一边。

“且兰使团于沉沙江遇难一事,诸位爱卿怎么看?”这才是今日朝会的重点。

诸人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拿不出一个合适的主意来。

皇帝的目光,在下首环视一圈,最后落在站在最前排的太子身上:“太子,你认为该如何是好?”

太子列队而出,拱手道:“儿臣认为,此事根本无需在意,父皇只需下旨,昭告天下,安抚几句即可,且兰已是强弩之末,掀不起什么风浪,况且沉船一事,与我大靖没有半点干系,且兰王庭怎么也怪罪不到我们头上。”

皇帝没有表态,目光一转,又落到了二皇子穆琤的脸上。

这个儿子,一向只好风花雪月,游历山河,对朝政一点也不上心,自己说了几次,都被他当成了耳旁风,不知近来是何故,他像是突然开了窍似的,开始对朝政有了兴趣。

以前是大半月不见他一回,如今到日日日准时点卯,一次不落。

被点到名,穆琤短暂思忖了片刻,才恭敬作答:“回父皇,儿臣认为,沉船一事,虽与朝廷无关,但毕竟此事发生在我大靖境内,若且兰王打定主意深究,总归对我们不利,倒不如也派出使团前往且兰,议和说情,避免再一次的战事。”

皇帝脸上还是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众大臣心里惴惴,也不知皇帝到底想要个什么结果。

这个且兰使团也真是的,什么时候出事不好,非要这个时候出事,出事就出事呗,回你们且兰出事也行,这下好了,搞不好又要打一次仗,劳民伤财啊!

皇帝又挑了几个人询问,这几个人要么是赞同太子的言论,要么是附和穆琤的意见,皇帝依然没有表态,朝堂上的气氛,顿时显得有些胶着。

“隆庆呢?”冷不丁的,皇帝竟然提及了那个站在最后面,被一堆大男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女子。

隆庆也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向自己发问,愣了片刻,才挪动脚步站了出来,对着大殿上首的人俯身跪下:“儿臣在。”

皇帝看着这名大殿上唯一的女子,突然生出一种错觉,好似她天生,就该站在这里一般。

“众爱卿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你呢?对于此事,你认为要如何处理最好?”

在场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皇帝竟然会询问一个后宫娇养长大的帝姬,能让她来参加朝会,就已经是有违常理之事了,怎么还要征询她的意见?

一个女人,能有什么好的主意?恐怕自从走上这金銮殿,就开始慌乱了吧,说不定这会儿已经想要哭鼻子了。

皇帝却定定看着隆庆,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隆庆高高仰起头,声音清晰,毫不胆怯:“儿臣认为,朝廷既不能对此事置之不理,也不可派遣使团前往且兰说情。”

众人心中嗤笑,说了半天和没说一样,既然哪种方法都不可行,那你道是说出一种可行的啊。

“父皇当以慰问之名义,为且兰送上牛羊马匹以及粮食和绫罗,儿臣猜想,以如今的且兰,是不会拒绝这份盛大厚礼的,一旦且兰王庭收下,那么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复威胁了。”

皇帝眸子一窄,这是从坐在这里开始,他的脸上,第一次出现漠然无波以外的表情。

众人一听,哗然大作。

“送且兰牛羊马匹还有粮食?这与纵虎归山有何区别?”

“且兰是我们敌人,我们怎能对他们如此仁慈?”

“果然是小女孩,实在天真的厉害。”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跪在大殿正中央的隆庆帝姬不为所动,大殿最上首的皇帝也不为所动。

不知过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