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发往皇庄(1 / 2)

皇家的情报网络运转起来,效率高得惊人。

关于妙玉及其师父的来历背景、以及她们此番进京的真正目的,不过两个时辰,一份详尽的密报便已呈递至御前。

皇帝看着密报上的内容,脸色渐沉。他原以为只是某个犯官家眷隐匿身份,没想到竟牵扯到出了夺嫡的旧账,甚至还暗藏着一份可能引起朝堂再次震荡的追随者名单!

这等隐患,绝不能留。

“其心可诛!”皇帝冷哼一声,再无半分犹豫,朱笔一挥,直接下了判决:“一干人等,皆编入官奴,即刻发往京郊各处皇庄劳作,严加看管,永不赦免!”

这道旨意,彻底断绝了妙玉师徒所有的念想和那些暗中操作之人的算计。

林淡后来是从忠顺王爷那里得知此事的完整始末和背后隐情的。

王爷啧啧称奇道:“原来如此!那老尼姑哪里是什么‘精演先天神数’,分明是早知内情,带着那丫头来京城待价而沽!常家虽倒,竟还有忠仆隐匿在苏州,暗中窥伺,打算闻声而动。”

林淡听完,恍然大悟。

原来书中那看似玄妙的谶语,背后竟是如此赤裸裸的政治算计和利益交换。

想来应该是隐匿在苏州的常家忠仆,在他们打听到贤德妃省亲、贾家势起,便想用那份藏在妙玉随身器物中的旧日名单作为投名状,换取妙玉进入贾府这‘温柔富贵乡’。

若时机成熟,便让她还俗,再借贾家之势,另嫁个高门子弟,为常家留下一线血脉和复起的希望。

那老尼姑临死前不许她扶灵回乡,说什么‘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京静居,自有结果’,也分明是早知内情算计。

这也解释了为何身为出家人的妙玉,会对宝玉生出那般若有似无的情愫——她或许早已从师父或仆从的暗示中得知,自己并非注定青灯古佛一生,进入贾府或许只是她重返红尘、再续富贵的一个跳板罢了。

这倒也解释了,为何贾蔷南下一次,回来妙玉就住进了大观园的栊翠庵,想来常家忠仆找上的就是这位吧。

“如今也好,”林淡心中暗想,“去了皇庄,虽劳作辛苦,但终究是凭双手吃饭,脚踏实地。”

林淡想着,书中她嫌弃刘姥姥粗鄙,如今自己亲身下地谋生,或许才能真正懂得生活不易,接一接地气,洗一洗那身‘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虚浮之气。 这对于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修行呢?而且,身在皇庄,虽然辛苦,但肯定不会被歹人所掳,倒也不必深陷淖泥。

——

另一边的妙玉,尚不知大祸临头。

她与师父被暂时看管在一处简陋的小院里,心中正为投奔牟尼院无果而忧心忡忡,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的惶恐。

突然,院门被粗暴地撞开!

一队身着锦衣、腰佩利刃、神色冷峻的官差如狼似虎般冲了进来,不由分说,便用冰冷的铁链和木枷锁住了她和师父的手腕脖颈。

“你们……你们要做什么?!我们是出家人!你们不能……”妙玉吓得花容失色,惊慌地挣扎哭喊,她何曾受过这等粗鲁的对待?

那领头的官差面无表情,只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声音没有任何温度:“奉旨办案!尔等犯妇,还敢狡辩?带走!”

师父似乎早已料到或有今日,面如死灰,闭口不言,任由官差推搡。

而妙玉带来的那两个嬷嬷和小丫头,也早已被同样锁拿,哭喊声混成一片。

无论妙玉如何哭诉、如何挣扎、如何强调自己是“修行之人”,都无人理会。

曾经引以为傲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在这些冷酷的执行者面前,毫无意义。她们就像最卑贱的囚犯一样,被粗暴地拖拽着,押上了囚车。

车帘落下,隔绝了最后一丝光线,也彻底隔绝了她曾经幻想过的、依托贾府再续繁华的迷梦。等待她们的,将是京郊皇庄里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和看不到尽头的奴役生涯。

――

妙玉之事,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清算风暴中,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相较于各州府雪片般飞回奏报中,那动辄百万计的赃银、层出不穷的邪教窝点,她个人的命运沉浮,在波澜壮阔的朝局之下,未能激起半分涟漪。

京中上下对这场雷霆清查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其热议程度,甚至连三年一度的抡才大典——春闱,都险些被抢去了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