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你可要再嫁?(1 / 2)

……

容玉跟着刘重山来到县衙,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有衙役唤她去一间书房。

“你就是赵狗娃的妻?”孔县令见到身穿布衣,面容恬静的少女,心中有几分惊讶。

孔县令放下手中卷宗,仔细打量容玉。穿堂风吹起少女鬓角一缕发丝,少女躬身行礼道:“民妇正是赵狗娃的妻。”

“倒不像乡下妇孺,本官问你,赵狗娃战死沙场,你心中是如何想的?”

容玉微楞,她想过许多,唯独没有想过这事情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她心中安稳许多,垂头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婆母年迈,小姑年幼,民妇自是侍奉婆母,教养小姑。”

孔县令闻言点头,“倒是个好的,看着恭顺,到不像之前在公堂时那般执拗。本官问你,不过口角之争,你为何要将鲁氏告上公堂?”

“大人有所不知,妇人的口角也是会逼死人的。民妇与婆母寡居,本就被人言语指点,鲁氏造谣生事,可不就是要逼死我们?民妇没读过书,不懂什么大道理,只听人说父母官,父母官,民妇想着既然是父母,自然是公道的,自然是向着儿女的。”

孔县令愣住,他没想到容玉会说出这番话。

百姓哪个不怕官?恨不得躲着走,哪里会因为一些口角之争报官。可容玉就是报官了,还阴差阳错,让衙门查到了几年前董秀才案的真相。经此一事,就连他的风评都好了许多。

虽然是以前自己判错了案子,好在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孔县令主动翻案,反而赢得了上官的赞赏。也是因为这一层关系,孔县令对容玉的观感不错。

听她肺腑之言,不由有些飘飘然。

“你这妇人,哪里有乱认父母的?真是言语无状,以后要改。”孔县令话虽这样说,面上的笑容却怎么都压不住。

“是民妇错了。”容玉低头道。

“罢了,你且回去。务必在家侍奉好婆母,若是往后再有鲁氏那般的事情,准你报官。”

容玉拜谢离开,越发觉得孔县令对赵家的态度奇怪,未免过分好相处了些。

恐怕这不止是二叔刘重山钻营的结果。

“赵小娘子。”孔顺心叫住走出来的容玉,“孔某有事与小娘子说,还请移步。”

此刻容玉已经心中大定,事情不是冲着她来的,自然不会是什么大事。她跟着孔顺心到了一处亭子,就见他道:“接下来我说的事情,可能会惊到小娘子。小娘子我们坐下说。”

“小娘子可知你公公以前是做什么的?”孔顺心问。

容玉摇头,“不知。”

“你那公公以前与你二叔是押镖的,大盛十五年他们押镖路过京畿,正巧遇到官兵剿匪,有一小股山匪逃跑,慌不择路上了官道,遇见了一个穿着富贵的书生,起了杀人夺财的心思。

“恰巧,押镖的队伍路过,是你公公带着刘重山,解决了山匪,救下书生,并为此受了重伤。而那书生也在那一年考中进士,做了京官。如今官居四品,做到了鸿胪寺卿的位置。”

鸿胪寺卿孔司序,盛朝唯一一个非战功赫赫将领,非皇族旁支,却坐到鸿胪寺卿这个位置的官员,此人乃是先帝在世时破格提拔。

容玉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觉得孔县令的名字熟悉。

此刻她才知道,为何孔县令和孔顺心会对赵家格外关照。

“我那位族叔这些年一直在寻找救命恩人,可惜从那以后赵强(赵狗娃的父亲)和刘重山便失了音信,也是去年,我和叔父遇到刘重山,这才有了线索。族叔那边得了信,想要亲自拜访,可惜不能随意出京,便托叔父与我关照赵家。这份救命之恩,我们整个家族都很感激。”

孔顺心表情郑重,起身行了一礼。

容玉连忙起身回礼,直到此刻她才彻底放下心来。是报恩,不是寻仇,这样就好。

“我与叔父是刚收到回信,小娘子是第一个知道此事的。在下有一顾虑,小娘子听一听便是。”

孔顺心有几分不自在。

“赵小娘子尚且年幼,据在下所知,与那赵狗娃并未来得及拜堂成亲。按理说,三书六礼走过之后才算缔结两姓之好。小娘子其实不必守着孤女寡母过日子,若是小娘子有心再嫁,在下可以从中说和。”

说完这番话,孔顺心整个人都成了红虾米。这样的话,本不该他来说,可他出于同情,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