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略有耳闻。”孙诚没想到小巧居然对鱼饼这么感兴趣,幸好他耳濡目染听过不少鱼香楼的事,也就娓娓道来,“鱼香楼的鱼饼之所以香气扑鼻,爽滑甘美,据说是在鱼饼制作时候,以菜胆加汤煨松,鱼饼分两层而含汤……”
原来,这鱼饼的制作,工序颇多,先要挑选鲜活鲮鱼,然后是去鳞、内脏和骨头,在削成肉片后剁成肉泥。
肉泥加上鱼香楼的独角香料,在砧板上不断摔打,摔成成白里透青的肉胶,当地也称之为鱼青,再加入适量清水拌均成胶糊,这才用木模压成薄饼的形状。
鱼饼成形后,用慢火烧锅下油,再徐徐放下鱼饼,慢火把鱼饼煎至两面都是金黄色,这才大功告成。
“啧啧,这道美食,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难。”小巧心想,自己在老龙镇卖的烤饼,比起鱼饼来,在制作方面真是太简单了。
回到德泽堂,张韫要忙着前一段时间的账本,了解药铺的经营情况。小巧不可能陪着张韫看这些数字。再怎么说,这也是德泽堂的内部事务,很多方面甚至涉及到德泽堂的经营秘密。
“张掌柜,你在这里慢慢看账本,我休息一会,下午想去涌洲城里溜达溜达。”小巧和张韫打了个招呼。
“要不,我今天下午看完账本,明天再陪你四处走走?”
张韫这时有点左右为难,时间宝贵,药铺的经营情况,看账本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了解办法。但在内心深处,他却又是极想陪小巧在涌洲走走,顺便拉近两人之间的情感。
“你还是看账本吧!我们明天还要急着赶路呢!”小巧没有接受张韫的好意。
“要不,我让人陪陪你,涌洲城不小,河道也多,我担心你迷路。”张韫又问小巧。
“真不用了,我这么大个人,难不成还会走失?”
小巧心想,万一不记得路,可以问人啊!实在不行,花点文钱请一辆轿子就行。在涌洲,只要提到德泽堂的名号,哪个轿夫不知?
小巧去客房里睡了个把小时,然后兴致盎然地到街上去逛。
行走在街上,小巧发现,涌洲城里无论男女,皮肤都很白皙,还水灵灵的。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涌洲有得天独厚的水乡环境,这里的百姓也都是温婉标致的。
最让小巧心里赞叹的是,涌洲城里老老少少的人,说话都很温婉,不紧不慢的,那声音出来,恍如雏鸟鸣叫,清脆,但不锐耳。
三步一涌,十步一河。涌洲还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河涌之城。小巧看着河涌里来来往往的渔船,慢慢地在河里划动,船头站着的鸬鹚,有时会突然一个猛扎,扎进水里,叼起一只湿漉漉、欢蹦乱跳的小鱼。
坐在木船上抽着土烟的渔民,迅速把鸬鹚嘴里含着的鱼放进船仓的竹篓里。鸬鹚,又站在船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水底的情况。
涌洲的水,可真清,清得连水底的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小巧沿着河涌,顺流而下,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处园林门口,眼前顿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