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欢的死并未在后宫掀起多少波澜。
如今宫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水仙的贵妃册封典礼。
皇上登基多年,除却潜邸时便跟着的阮欢,水仙是头一份在宫中大行册封大典的贵妃。
更不用提,她还是从冷宫出来的。
非但没降位,反倒更得圣心,这恩宠着实令人眼热。
今日晨省,因着天气晴好,是个难得的冬日暖阳天,来的妃嫔格外齐全。
坤宁宫里的地龙烧得格外温暖,嫔位以上的高阶妃嫔落座,低位妃嫔则在后面站着。
连带服侍的侍女等人,齐刷刷站了一屋子。
不大的屋子里一时间是暖香萦绕,异香扑鼻。
水仙到得不早不晚,她身着一袭石榴红撒花软缎宫裙,外罩杏色獭兔毛披,发髻上簪着皇上新赐的金镶玉步摇,流苏垂下,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
她一进来,原本还有些细碎声响的坤宁宫正殿顿时安静了几分。
众妃嫔目光复杂地投向她,有羡慕,亦有掩饰不住的嫉妒。
水仙恍若未觉,行至皇后凤座左下首第一个空着的位置,安然落座。
皇后今日穿着明黄凤袍,身体羸弱的她有些畏寒,在暖意融融的正殿里还在手边支着手炉。
见水仙来了,皇后面上浮起一抹温婉的笑意。
“瑾贵妃今日气色极好。”
皇后声音温和,似是带着对水仙的关切。
水仙微微欠身,浅笑道:“托皇后娘娘洪福。”
“是你自个儿争气。”
皇后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她的小腹,“为皇上开枝散叶,孕育皇嗣,乃是大功。”
“如今沉冤得雪,重返后宫,可见上天亦是怜惜你。”
“皇后娘娘厚爱,臣妾倍感惶恐。”
水仙垂眸,声音柔顺,心底却是一片冷然。
她与皇后两个,如今宛若执棋对弈。
无论心中如何算计,表面功夫自是做得滴水不漏。
皇后颔首,看向水仙的目光温和婉约。
不知道的看了,肯定以为她与水仙是好姐妹。
这时,皇后突然说道:“瑾贵妃圣眷正浓,封贵妃的大典在即,本宫思忖着,这是宫中的大喜事。”
她轻抚手中手炉,似是盘算,“不如趁着这个吉庆之时,大封六宫,也让众位姐妹都沾沾瑾贵妃的恩泽,同沐皇恩。”
语毕,皇后看着水仙,将问题抛了过来:“瑾贵妃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妃嫔的眼睛瞬间都亮了起来,目光灼灼地聚焦在水仙身上,充满了期待。
自皇上登基,这还是头一次提及大封六宫,谁不想借此机会再进一步?
然而,她们的期待落在水仙这里,却成了一种无形的压迫。
水仙自然感觉到了,她心中暗忖:
皇后的提议,既分了恩宠,将本该聚焦于她一人的风光分给其余众妃嫔,又将这施恩的好名声揽到了皇后自己身上,倒是一举两得。
皇后将她架在这里,水仙哪里有拒绝的空间?
她起身福礼:“皇后娘娘贤德仁厚,时刻惦念后宫姐妹,实乃六宫之福。臣妾岂有异议?”
“......一切自是由皇后娘娘做主。”
皇后点了点头,“既如此,本宫便与皇上商议后,再拟定晋封名单。”
按照规矩,大封六宫之事,乃是后宫之事。
虽然皇后说是要与皇上商议,但众人皆知在这件事上,皇后有着极大的权利。
果然,晨省一散,不少妃嫔便围拢到皇后身边,言语间尽是奉承讨好。
瑶贵人(易书瑶)、韵嫔等人更是紧挨着皇后,生怕漏了她们。
那些低位的常在、答应,更是眼巴巴地望着,希望能得皇后青眼。
水仙冷眼瞧着这一幕,并不上前凑这个热闹,只对皇后福身道:“皇后娘娘,臣妾想去偏殿看看永宁。”
皇后含笑允了,语气慈和:“去吧,本就是你的女儿,多去看看是应该的。”
偏殿里,永宁正被奶娘抱着玩一个布老虎,见到水仙,咿咿呀呀地伸出手。
多日未见,水仙的心瞬间软成一片,将女儿接过来,亲了亲她嫩滑的小脸蛋。
母女连心,她却不能时刻将女儿带在身边。
想要回孩子,若无皇后的错处,她如何开口?
不知为何,在皇后教养永宁这件事上,昭衡帝竟然格外坚持。
水仙暗中试探了几次,都未成功。
逗弄了一会儿女儿,水仙便问奶娘在坤宁宫当差的银珠的情况,奶娘只说银珠姑娘做事勤勉,方才还在后院帮着浆洗。
闻言,水仙轻皱了下眉头,将永宁递还给奶娘,启步往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