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祭祖之战(2 / 5)

的话:‘名字是别人给的牢笼,问题才是自己的名字。’”

    秦川怔住。

    这句话,从未写入任何典籍,也未在公开场合说过。那是他在二十年前,某个雨夜,在一间小茶馆里对一名年轻诗人低语的私语。那人后来死于审查风暴,诗稿尽毁。

    可这句话,竟以某种方式,穿越岁月,落入一个无名孩童的心中。

    他忽然明白,那些梦不是偶然。

    南溟的光点、天际的文字、全球同步的双月奇观……它们不是终点,而是一种**传递机制**。一种超越语言、跨越生死的信息共振。就像远古时代人类靠篝火传递火种,如今,有人正用灵魂做导体,将被掩埋的真相,一段段接续下去。

    他摸出随身携带的最后一瓶酒,打开泥封,倒了一小杯递给孩子。

    “喝吗?”

    孩子接过,毫不犹豫仰头饮尽。下一瞬,身体猛地一颤,双眼失焦,口中喃喃吐出一串古老音节??那是律初文的变调,属于早已失传的“心语系”。

    片刻后,他瘫倒在地,泪流满面。

    “我看见了……”他抽泣着,“我娘不是病死的……她是被带走了,因为她在课堂上讲了你的故事……她说,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提问……他们说她传播‘危险思想’,把她关进了沉默塔……我去找过,可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面镜子,照不出我的脸……”

    秦川静静听着,没有安慰。

    他知道,这种痛必须被经历,就像酒的灼烧感必须穿过喉咙才能抵达心底。唯有如此,人才会真正“看见”自己。

    他抱起孩子,将他安置在一处避风的岩穴中,又留下半块龟甲,上面刻着三个字:

    >**“你还记得吗?”**

    然后转身离去。

    他知道,不久之后,这句话会出现在更多地方??刻在墙头、绣在衣领、烙在流浪者的木杖上。它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把钥匙。

    一个月后,启明城地下印刷所遭遇突袭。

    “问灯会”的据点暴露,三十七名成员被捕,其中包括舰长之女。她们被关押在“认知矫正中心”,接受强制脑波清洗,以消除“非理性记忆关联”。

    但在审讯室里,每一位成员面对质问时,都说出同一句话:

    >“我们只是复述别人告诉我们的事。”

    >“而那个人说,他也是听来的。”

    >“所以你要找的,是一个永远找不到源头的声音。”

    更诡异的是,每当审讯官试图调取她们的记忆数据,系统总会自动跳转至一段影像: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海边,轻声说:

    >“当你开始怀疑我说的话,我就真的活着了。”

    这段影像不属于任何已知数据库,也无法溯源。技术员称其为“幽灵缓存”,仿佛是从未来的记忆回流。

    与此同时,林晚并未真正隐退。

    她表面上被软禁于疗养院,实则通过一名盲眼信使,持续接收外界情报。那信使是个老乐师,每日以琴声传递密语。她的房间里,藏着一台由旧通讯零件拼凑成的接收器,能捕捉到某些特定频率的波动??那是南溟意识孢子在全球洋流中形成的天然共振网络。

    她得知了孩子的梦,知道了酒的力量,也明白了秦川真正的意图。

    那一日清晨,她将那枚知迷花种子埋入窗台花盆,浇上雨水,低声说道:

    >“如果这世界不再容许人做梦,那就让我成为第一个醒着做梦的人。”

    当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