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 78 章(3 / 4)

此言,连忙领命,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暗喜。

    李宝本就是她引到御前的,若直接道出他是被高俅逐出禁军的,诋毁的意图过于明显,可信度大大降低,且作为告发者,她在赵信心中的地位相较于高俅终究还是略逊一筹的,贸然这么做便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如今不同了,赵佶既已让她去查问此事,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至于查到了什么情况、何时禀报、又以何种形式禀报,这里面便有了诸多可供她自己斟酌决定的余地了。

    赵佶在榻上坐了下来,继续把玩起手中玉牌。

    他之所以对于童谣如此感兴趣,一方面是作为帝王对此本能的警惕,心怀不轨之人借童谣煽动民意谋反的可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帝王权威被侵犯所带来的那种不快之感??如今在这京城之中,居然有人权势煊赫到了这般地步,仅仅

    是有人不小心开罪了他,便会引得百姓私下里传唱起与之相关的童谣来…………

    所幸,苗头初现便已被他察觉到了。

    李师师眼波流转,将赵信的神色尽收眼底,抬手间,一壶香茗已好,正待递上之时,却见阁子外一个小内监冒出头来。

    张迪见状,神色陡然一凛??他手下之人若无非常之事,断不会在此刻贸然打扰,赶忙向赵信躬身告假,匆匆而去。

    郁竺暗呼不妙,心道怕是生了变故,连忙加快语速继续禀报道:“黑?那人名叫武松,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恕微臣些许私心,此人是微臣表兄,现于青州韦暄韦通判麾下效力,武艺了得,此次奉韦通判之命率队前来献艺,除了相扑外,其余诸节

    目亦颇有助力。“

    赵佶闻此言语,忆起郁竺也是自青州来的,顿时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联。

    其实,他向来不怕臣子有所求,作为帝王,忧心的不过的是臣子所求背离正道,含了非分之想。而今,郁竺恰如其分地袒露些许个人的意愿,反倒令他颇为心安。

    略作思忖,赵佶微微颔首,和颜道:“古人云“举贤不避亲”,郁卿此举,甚好!待科教局设立后,便着令那武松留于此担个差事吧。”

    郁竺再次谢恩,赵佶倒是没太在意这个武松,这于他而言不过是随意的一句话。

    他留意到的是韦暄,这个被郁竺提起的名字,让赵信想起来了一些过往之事??

    当初此人在御前侍奉,不但文才俱佳,且仪表堂堂,一度备受自己青眼。只是此人在某些事上不知变通,不懂迎合时势,出于无奈,便任由蔡京将他打发出了东京。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韦暄能亲自选送人进京为皇后祝寿,看来倒是孝心可嘉,想必经过了一段时日的打磨,性子也渐渐变得圆融了些,较以往有了不小的长进吧……………….

    赵信心中数个念头一闪而过。

    却在此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接着,张迪神色慌张奔回了阁子。

    他甚少露出这般形色,赵信眉头微蹙:“何事如此惊慌?”

    张迪赶忙上前一步:“陛下,荣德帝姬求见,说是有要事相禀,此刻就在阁子外候着呢!”

    赵佶本正沉醉于与李师师这难得的相处时光,满心想着能再多温存片刻,听闻此言,不禁面露不满,语气也添了几分不耐:“何等要事?怎的这般急切?”

    张迪面带为难之色,小心翼翼道:“帝姬未曾和奴婢说,只是一味地强调非得面见陛下不可,瞧那情状,似是片刻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