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了四书五经的范畴,要求学子们结合地理、经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朱高炽巡视考场,看着学子们或凝神思索,或奋笔疾书,心中欣慰。他要选拔的,正是这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官僚”苗子。
——
布局西南与财政新策
殿试结束后,朱高炽立刻召集心腹重臣,议题转向了帝国的最后一块“硬骨头”——西南腹地那些树大根深、表面恭顺的世袭大土司。
户部尚书夏元吉首先呈上账目:“殿下,近年来虽开拓支出巨大,然随着改土归流地区土地清丈完成,纳税田亩大增;西域、辽东商路拓展,关税收入颇丰;加之福记等国资商行利润上缴,国库岁入已远超岁出,颇有盈余。即便启动西南改流,只要不动大规模刀兵,以抚为主,以剿为辅,所需钱粮,完全可自给自足。”
朱高炽点了点头,这是他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最欣慰的成果。帝国终于走出了财政紧张的阴影,有了进行深层改革的底气。
“西南土司,如播州杨氏、水西安氏,盘踞数百年,关系盘根错节,不宜简单用兵。”朱高炽沉吟道,“可先遣精干御史、东厂人员,密查其不法之事,尤其是垄断盐井、矿场,私设税卡,鱼肉乡里之罪证。同时,令‘大明资源总公司’、‘福记商贸’强势进入,以朝廷之力,挤压其经济利益。经济命脉被控,其乱自生。届时,或可逼其主动生事,朝廷再以雷霆之势平叛;或可迫其内部生变,自行请求改流。”
这是更高明的“逼反”策略,旨在掌握道义和舆论的主动权。
兵部尚书金忠问道:“殿下,若西南事起,俘获之众,是否依旧照例,流放美洲?”
朱高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摇了摇头:“不。此一时,彼一时。以往无偿输送,是为解二位王弟开拓之初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如今,北美大都护府与南美拓殖使司已初步站稳脚跟,据报甚至已发现银矿,颇有产出。岂能永远由本土输血?”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传朕的意思给汉王、赵王!自即日起,凡本土平定叛乱所获之战俘及罪役,不再无偿拨付,改为‘官售’! 可由美洲方面,用其所产之金银、木材、皮毛等物产,按‘丁口’向朝廷购买!如此,一可减轻本土财政负担,二可促进美洲与本土之商贸往来,三也可让二位王弟更珍惜人力,善加利用。”
这一石三鸟之计,让在场重臣无不叹服。太子不仅深谙治国之道,更于经济运作上,已显露出超越时代的眼光。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可持续的财政收入,帝国的开拓之路,正走向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朱高炽走到窗边,望着北平城初春的景象。燕京大学堂的新学之风,殿试选拔的实务之才,西南腹地的深谋远虑,以及与美洲新型关系的构建……这一切,都在为永乐盛世之后,一个更加稳固、更具活力的新大明,铺设着坚实的基石。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但目光却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