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山地作战初现威(2 / 3)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2865 字 1天前

放!”

紧接着,架在堡垒突出部的六门虎蹲炮也响了,“轰隆轰隆” 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这种炮是改良过的,射程能到三百步,发射的霰弹一撒就是一大片,土司兵哪里见过这阵仗,顿时乱了阵脚,哭爹喊娘地往后退。

第一波进攻很快就被打退了,驿堡外的地上留下了几十具尸体,血腥味混着硝烟味,顺着风飘进堡里。

拉旺多吉在远处的山坡上看着,脸色铁青得像锅底,他身边的亲兵都不敢说话 —— 他原本以为,两百个汉人守军,随便派几百人就能拿下,可没想到,汉人的火器竟然这么厉害。“汉人的火器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 他咬着牙,低声骂了一句。

接下来的三天,土司联军发动了十几次进攻,花样百出,可每次都被打了回去。

第二天,他们想用火攻,找了几十辆柴草车,在上面浇满松油,让士兵推着往堡门冲。可张远早有准备,在壕沟外挖了条防火带,还让士兵用火炮瞄准柴草车,没等柴草车靠近,几炮下去,柴草车就烧了起来,火借着风势,反而把冲在前面的土司兵烧得哇哇叫。

第三天,他们找了几个当地的采药人,这些人常年在山里爬悬崖,手脚麻利。拉旺多吉想让他们从后山的悬崖爬进驿堡,里应外合。可他哪里知道,张远早就料到他们会来这一手,在悬崖上拉了细绳子,挂了警戒铃,还埋了绊发雷。采药人刚爬了一半,就碰响了警戒铃,紧接着,绊发雷也炸了,十几个最好的采药人不是摔死,就是被炸伤,连驿堡的边都没摸到。

最危险的是第四天夜里,土司兵学乖了,顶着牛皮盾牌,想偷偷摸摸地挖堡墙的墙根,打算把墙挖塌。张远在堡墙上听着动静,立刻让人搬来 “震天雷”,这种手雷扔出去 “轰隆” 一声,威力大得很。士兵们把震天雷往墙根下扔,爆炸声在山谷里响了半天,土司兵别说挖墙了,连靠近都不敢,只能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第五天早上,副官跑到张远身边,脸上带着点笑意:“头儿,你瞧,土司兵的攻势弱多了,刚才就来了几十个人,放了几枪就走了。”

张远拿起千里镜,往土司兵的营地望了望,只见营地里冷冷清清的,连炊烟都比前几天少了:“他们是在等咱们断粮断水呢。可惜啊,他们打错算盘了。”

驿堡里的水井挖了十丈深,水多得很,根本喝不完。粮仓里还堆着不少压缩干粮 —— 这种干粮是用炒面、油脂和盐巴压成的,一小块就能顶半天饿,体积小,还耐放,足够守军吃上半年。土司兵想耗着,那是白费功夫。

就在土司联军围着驿堡没辙的时候,一支五十人的明军小队正悄悄穿过川西的原始森林。这支队伍叫 “山地锐士营”,由参将赵铁鹰带领,队员都是从各部队里挑出来的精英,个个能爬山、能打仗,手里还拿着一杆特殊的燧发枪 —— 这种枪的枪管里有纹路,打得又准又远,两百步外就能打中目标。

“头儿,前面就是梭磨土司的庄子了,咱们怎么办?” 斥候跑回来报告,声音压得很低。

赵铁鹰蹲在地上,借着树叶的缝隙看了看远处的庄子,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地图:“按计划来。记住,只烧粮仓,不准伤妇孺,也不准抢东西。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祸害老百姓的。”

等到半夜,庄子里的人都睡熟了,几个队员悄悄摸了进去,在粮仓周围洒了些火油,又扔了个火把。“呼” 的一声,粮仓就烧了起来,火光冲天,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几乎就在同时,梭磨土司的亲信头人朗卡正提着酒壶往家走,刚走到一条小巷里,就听 “砰” 的一声,一颗子弹从暗处飞来,正好打中他的胸口,朗卡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接下来的几天,参与叛乱的土司都遭了殃。拉旺多吉最得力的将领多吉次仁,早上起来巡视防线,刚走到一个山坡上,就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脑袋 —— 子弹是从三百步外射来的,打得又准又狠,多吉次仁当场就没气了。

更让土司兵害怕的是,那些落单的士兵,经常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后来有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他们的尸体,每个人身上都插着一根竹签,上面写着 “助纣为虐,死有余辜”。土司兵们人心惶惶,晚上都不敢单独站岗,生怕自己也成了竹签上的人。

这边赵铁鹰带着人搞突袭,那边杂谷脑的宣传战也打得热火朝天。

杂谷脑的官市旁边,搭了个戏台,从成都来的川剧班子正在上面演新编的《茶马恩仇记》。戏里讲的是一个土司头人欺压老百姓,抢粮抢钱,还逼老百姓卖儿卖女,最后朝廷派了兵来,把土司头人抓了,给老百姓分了地,免了税。演员们用的是当地的语言,唱得有模有样,台下围了好多藏民,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跟着喊 “好”。

除了唱戏,宣传队还编了不少山歌,用藏语唱,调子又好听又好记:“汉家茶香酥油浓,驿路通畅百业兴。土司老爷心肠狠,苛捐杂税不让人。大明王法最公平,娃娃都能进学堂。若要过上好日子,快把土司赶出门!” 这些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