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山地作战初现威(3 / 3)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2865 字 1天前

一唱,就传遍了附近的寨子,连小娃娃都会哼两句。

有一天夜里,宣传队的人还摸到了拉旺多吉的大营外,把一个装着发条的木盒子放在地上 —— 这是从京城运来的 “留声机”,里面早就录好了藏语的宣传词。他们上好发条,就悄悄退了回去。

留声机里的声音在夜里传得很远:“土司老爷为了自己的私利,带着你们去送死,值得吗?大明皇帝心疼老百姓,修路桥、免赋税,还让娃娃们上学堂。你们想想家里的妻儿老小,他们还在等着你们回去,何必为土司卖命?”

第二天一早,拉旺多吉起来一看,营地里少了上百个士兵 —— 这些人都是偷偷跑的,有的回了家,有的干脆往杂谷脑的官市跑,想投靠朝廷。

围攻卧龙关的第七天,土司联军彻底没了力气。死的死,伤的伤,算下来,伤亡超过五百人,粮草也快吃完了,士兵们连站都站不稳。更糟的是,后方不断传来坏消息:这个土司的粮仓被烧了,那个土司的亲信被杀了,还有些寨子的老百姓闹了起来,说不愿意再跟着土司打仗。

这天清晨,土司们又聚在一起商议,可找了半天,都没看见梭磨土司格桑顿珠的影子。没过多久,就有人来报信,说格桑顿珠昨晚带着自己的残部,偷偷去杂谷脑投降了。

“完了,这下彻底完了。” 那个老土司一屁股坐在地上,手里的佛珠掉了一地,再也没了往日的精气神。

就在这时,东面的山头突然升起三颗红色的信号弹 —— 明军的援军到了!

拉旺多吉看着信号弹,长长地叹了口气:“撤吧,再不撤,咱们都得死在这儿。”

可撤退哪里有那么容易?明军的山地锐士营早就等着了,他们跟在土司兵后面,专门打那些当官的。土司兵本来就没了斗志,被这么一骚扰,跑得更快了,很快就成了溃逃。等那些残兵败将逃回自己的领地,才发现寨子里早就贴满了朝廷的告示,老百姓们站在路边,用冷冰冰的眼神看着他们,连一杯酥油茶都没人递。

一个月后,幸存的土司们没办法,只能低着头,带着礼物去杂谷脑请罪。

负责川西事务的经略陈立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只是提了几个条件:第一,把所有的火器都交出来,把那些用来打仗的堡垒都拆了;第二,土司的子弟必须送到成都的学堂读书,学汉文,学汉法;第三,允许朝廷在他们的领地修驿道、开官市;第四,以后不管什么事,都得按《大明律》来办,土司不能再自己断案了。

土司们看着驿堡墙上那些还冒着寒光的火炮,又想起这些天来的遭遇,一个个都蔫了,只能点头答应 —— 他们知道,现在的川西,早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战后总结的时候,赵铁鹰对陈立说:“经略大人,这次咱们的法子真管用,又是突袭,又是宣传,比光靠打仗省事多了,还能少死人。”

陈立望着远处的雪山,雪山上的雪还没化完,在阳光下闪着光。他笑了笑,说:“铁鹰啊,你记住,咱们打仗,不光是要把这片土地拿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把这里的人心收过来。人心归了朝廷,川西才能真正太平。”

杂谷脑的学堂里,最近又多了不少藏族娃娃。他们跟着汉人的先生学汉文,学算术,还听先生讲外面的世界 —— 讲京城的皇宫,讲大海上的船,讲漠北的草原。有个叫格桑的年轻娃娃,在作文里写道:“我要好好读书,学好本事,等长大了,就回川西来,帮着修更多的路,开更多的学堂,让雪山脚下的日子越来越好。”

川西的风,还是像以前一样吹着,可风里的味道,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曾经藏在山谷里的暗流,渐渐平息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旺的烟火气,是越来越响的读书声,是越来越通畅的驿道 —— 川西的变革,正像雪山融化的雪水一样,慢慢渗透到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