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雪域新章(2 / 2)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1871 字 1天前

半个月,还得给沿途的土司交好几回税;现在驿道修通了,十天就能到,也不用交税,我的生意比以前好三倍!这都是朝廷的恩德啊!”

连个年轻喇嘛也双手合十,轻声说:“佛说普度众生,让百姓过好日子。现在大家有饭吃、有书读,不用再受压迫,这正是佛祖希望看到的,怎么能说是灭文化呢?”

这些话一句接一句,像锤子似的砸在老管家心上。他看着周围的人,有的笑着点头,有的激动地附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好日子的期待,没有一个人跟他站在一边。他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外人,茫然地站在人群里,最后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呜呜地哭了 —— 他不是为朗达家的特权哭,是为自己到现在才明白,时代早就变了,他还守着那些旧规矩,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李逸风这时才走下礼台,走到老管家面前,亲手把他扶起来,声音温和却有力:“老人家,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你说我们修路是为了运兵,可你还记得去冬的暴雪吗?那时候昌都那边的牧民断了粮,就是靠驿道,我们把粮食及时运过去,救活了三千多个人。你说我们办学是为了灭文化,可新学堂里,既教汉文,也教藏文;既学孔孟的圣贤书,也学佛学的道理,从来没让谁丢了自己的根。”

他指着广场上的百姓,接着说:“大明要的不是征服乌斯藏,是跟乌斯藏的百姓一起过好日子;不是要毁灭这里的文化,是要让这里的文化越来越好。乌斯藏永远是乌斯藏人的家园,只不过从今往后,这个家园里,没有压迫,没有苛政,大家都能靠自己的本事过日子,孩子们都有盼头,这不好吗?”

这番话刚说完,广场上的掌声就响了起来,比刚才还热烈。老管家看着李逸风,又看了看周围的人,终于明白自己错了。他对着李逸风深深鞠了一躬,然后默默地挤回人群里,再也没说话 —— 这是旧时代最后的声音,从今天起,它就彻底消失了。

典礼接着进行,李逸风和南渴列思巴一起走到礼台后面,揭开了 “乌斯藏承宣布政使司” 的牌匾。红绸布掉下来,露出金光闪闪的牌匾,上面的字苍劲有力,广场上的百姓又开始欢呼,好多人还把哈达扔到台上,表达自己的心意。

然后是阅兵式,新组建的乌斯藏新军迈着整齐的步子走过广场。这些士兵里,有从内地调来的汉人士兵,也有本地招募的藏族儿郎,他们穿着一样的藏青色军装,扛着一样的燧发枪,走起来 “踏踏踏” 的,特别整齐。队伍后面,还拉着几门新型火炮,炮身上的铜箍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 这是朝廷在告诉所有人,谁要是敢破坏乌斯藏的太平,就绝不会有好下场。

等到太阳落山,庆祝活动就开始了。日月广场上点起了上千盏酥油灯,把整个广场照得跟白天一样亮;地上摆了百家宴,汉族的红烧肉、藏族的手抓羊肉、江南的糕点、高原的酥油茶,什么都有,大家随便吃、随便喝。

汉族的舞龙舞狮先开场,两条金龙在广场上盘旋,狮子跳来跳去,引得孩子们跟着跑;然后是藏族的锅庄舞,好多藏民拉着手,围着酥油灯跳起来,嘴里还唱着祝酒歌。李逸风和南渴列思巴也加入了进去,跟百姓们一起跳舞、喝酒,一点架子都没有。

夜深了,李逸风和南渴列思巴一起登上布达拉宫的顶层,看着

“王爷,” 李逸风指着远处的学堂,轻声说,“从今天起,乌斯藏的历史,就翻开新的一页了。”

南渴列思巴点了点头,手里转着经筒,脸上带着笑容:“但愿这一页上,写满的都是和平和繁荣。”

远处的学堂里,还能隐约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 —— 那是次仁在给孩子们补课,他要让更多的藏族孩子读书识字,将来为乌斯藏做事。月光洒在高原上,洒在热闹的广场上,洒在亮着灯的学堂里,一个崭新的时代,正随着这八月十五的明月,在乌斯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慢慢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