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三大阳谋(1 / 2)

洪武年间。

朱元璋此时正在凝神沉思。

后人说巡汛塘制来源于明朝的卫所制,可他感觉不是啊!

卫所制,乃是将全国军队编为卫、所两级,想要实行军民合一、屯田自足。

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边防、减轻明朝财政负担。

而汛塘制呢,目的就是监视和镇压啊!

苗民恐怕就连做梦,都在汛塘的监控之下。

乾隆,竟然防民至此!

朱元璋重重的哼了一声。

他就发现了。

闭关锁国,是乾隆。

大兴文字狱,也是乾隆。

就连这个汛塘制,还是乾隆!

大清的这个乾隆皇帝,真是个毒瘤!

......

“又有人问了,为什么防范得如此严密,最后还是差点被太平军推到了老巢?”

“那是因为越往后,清朝就越烂,烂到根子上。”

“八旗子弟,整日沉溺于溜鸡,逗狗,耍烟枪,玩姑娘。”

“上不得马,拉不开弓,早已不复当年骑射之勇。”

“向上没有管理动力,向下没有监管能力。”

“纵使防范网再密,也终究成了千疮百孔的破筛子。”

“但是就在大清气数将尽、摇摇欲坠之际,却意外地得到了洋人的“援手”。”

“大清得以苟延残喘,续了一口气。”

......

各朝古人满是疑惑。

洋人不是用坚船利炮烘开大清国门,是来殖民的吗?

怎么还会帮清朝的忙?

......

“因为洋人可太希望大清朝一直存在下去了。”

“多好的狗腿,多好的卖办。”

“正是凭着跟侵略者的“互帮互助”,又让清朝硬撑着续了几十年的命。”

......

各朝古人脸色一变,他们瞬间想到了清朝是怎么续命的。

必定是靠签订那些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才换来了清政府几十年的苟延残喘。

清政府不管百姓的死活,只在乎皇室的奢靡生活!

......

“与其说清朝是统治了华夏268年,不如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民大型PUA。”

“或者说是大清强行绑架了一艘烂船,拖拽着数万万华夏儿女在泥泞中艰难爬行。”

“浑身伤痕,全身坎坷。”

“大清当朝的每一天,都是对华夏灵气的掠夺。”

“因为大清所图的,从来不是这千里江山和万民福祉。”

“大清只想让爱新觉罗家族能够世世代代搜刮民脂民膏,且将这一恶行延续千年万年。”

“幸亏大清亡了!”

“亡在了前赴后继的觉醒的革命者手里。”

“这也是华夏见到光明之前,不得不面对的黑暗。”

此时,弹幕弹出。

“大清能三百年,完全是因为有了新粮食,物质基础决定统治时间的。”

“对,没有玉米和土豆红薯,这几样高产作物,大清早没了。”

“清朝防的,就只有汉人。”

“主要是满清用人术厉害,反正自己没有国家,死的又不是我族,汉人死多少关我啥事。最后会还用一招,以汉制汉。”

“历朝历代就数满清人口增长比例最低。”

“满清以屠立国。”

......

永乐年间。

朱瞻基忍不住对着天幕开始骂起来。

“反正清朝是爱新觉罗捡漏捡来的,所以他们压根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满清压根就和汉人不是一路人。”

朱瞻基转头看向朱棣,继续说道:

“爷爷,孙儿希望女真族能灭族!”

朱棣点点头。

他早已计划好。

先打瓦剌、再打女真族、最后打倭寇。

在朱棣心中盘算的大明的钱粮兵卒之时,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三大阳谋。”

......

各朝古人的好奇心再次被勾起。

华夏的阳谋,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后世的,都处处显露着老祖宗的智慧。

不过,他们更爱看后世的阳谋。

因为这更像是他们古人智慧的一种延续。

......

刘彻对阳谋的感慨颇多。

阳谋,相对于阴谋,更高级,难度也更高。

阴谋,手段隐蔽,且较容易失败。

而阳谋呢,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