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从夏商周到隋唐,对人口的管控非常严格。”
“他们把人锁在村子里,派出大量官吏监管,并严厉禁止人员流动。”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百姓抱团,他们还会定期分拆百姓家庭。”
“一个家庭男丁多,就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男丁,迁徙到几十里几百里外的村子居住。”
“从此父子兄弟离散,终生再难有相见的机会。”
“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起码有十七八个不同的姓氏。”
“这些人没有血缘关系,很难抱团反抗朝廷统治,即便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受着。”
“为何唐朝以前的造反,总是打着宗教的幌子?”
“因为只有宗教人员才有资格游走四方。”
“他们可以用传教的名义,游走一个又一个村子。”
“然后以神佛为纽带,将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团结在一起。”
“宋朝彻底放开了对人身的管控,不再强迫百姓分家。”
“慢慢的就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势力,一个宗族就是一个村子。”
“宗族的凝聚力就非常强了,活不下去他们就能团结起来造反。”
“而且宋朝还给了百姓迁徙的自由,如此一来想要造反的人,就可以更加方便的联系更多的人一起反。”
“所以,宋朝农民造反多不是因为他下限低,恰恰是他给了百姓更多的自由。”
“唐朝以前的人是生活好,不想造反吗?是没机会。”
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有些莫名其妙,我们也没说宋朝下限高不对啊,你这么激动做啥?
看着面面相觑的夫妻俩,马钰也知道自己的思维有点过于扩散了,连忙将话题往回收:
“宋朝农民起义多还有个原因,人多地少。”
“宋朝本来就没有完成一统,土地比汉唐时期还少,人口却比那时候多。”
“靠种地已经很难养活这么多人了。”
“不论宋朝朝廷想什么办法,都很难同时保证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那吃不饱的人,自然就会造反。”
马皇后点点头,思索道:
“南宋偏安江南,当时湖广还是莽荒之地,真正的富庶之地只有江淮南部、荆襄、四川。”
“他们是如何用这一隅之地,养活八千万人口的?”
朱元璋和朱标也都看了过来,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啊。
马钰看了看他们,长叹道:“其实我不说,你们应该也已经想到了。”
“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宋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大量失地百姓聚集在各大城市周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他们涌入各行各业,在求生的同时,也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
“如此多的劳动力加入,也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
“宋朝的钢铁产量,最高时期差不多有五百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