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真正的心腹大患,从来都来自于辽东。”
众人不禁皱眉,辽东?那苦寒之地?
但朱元璋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一拍大腿道:
“咱怎么就没想到呢,确实是辽东的威胁更大。”
见李文忠和常遇春都一脸茫然,他解释道:
“草原族群在最强盛的时候,对中原的进攻确实更加猛烈。”
“但他们也就三板斧子,只要前期能撑得住,双方的形势很快就会逆转。”
“而且,草原只懂得游牧,只擅长骑战不善攻坚。”
“他们也缺乏灭亡中原王朝的能力,最多就是劫掠。”
“可是辽东那边,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他们一旦起势,往往能对中原造成致命威胁。”
常遇春挠了挠头,质疑道:“蒙古人不是就灭了南宋吗。”
朱元璋解释道:“因为蒙古人先灭了金国,从那里获得了汉人的技术,学会了如何攻城。”
“忽必烈灭南宋的主力也是汉世侯,而不是蒙古骑兵。”
然后他问马钰道:“是不是如此?”
马钰也不得不赞叹,这臭要饭的天赋确实有亿点点高啊。
之前是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再加上没有高人调教,所以很多东西不懂。
现在自己稍微一点拨,他就明白其中的玄奥了。
“确实如此,蒙古人从金国那里获取了技术,又通过西征,从西方人那里学来了一些技术。”
“即便如此,也用了四十多年才灭掉南宋。”
常遇春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子,受教了。”
这时李文忠问道:“为何会如此?”
他问的是辽东的事情。
朱元璋也将目光看了过来,他虽然根据史实推测出了结果,却并不知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马钰见胃口吊得差不多了,终于说道:
“这就不得不说渔猎族群的特点了。”
“辽东的自然环境决定,那里的人普遍以渔猎为生,有些族群也会一些简单的种植。”
“渔猎族群不需要和游牧族群一样四处迁徙,他们有相对固定的住所。”
“有了稳定的住所,就会形成各种人际关系,然后产生一套管理制度。”
“而且有了稳定的住所,也就有了发展其他产业的机会。”
“只不过他们非常落后,相比于中原还处于原始状态。”
“周灭商之时,箕子率领部分殷商遗民迁徙到辽东,建立了箕子朝鲜。”
“将中原的文化制度也带了过去,然后被当地人学会。”
“这就相当于是给他们开光了,很多部落靠着箕子带过去的文化技术,变得强大起来。”
“一群扶余人,在自己部落原有的文化制度基础上,吸收了箕子带过去的先进文化制度。”
“高句丽就这样诞生了。”
“他拥有完整的文化制度,也发展百业,并将其发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