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晴何在?”
这是今天陛下第二次找吴晴。
吴晴连忙上前。
“臣在!”
陛下今天饮了些酒,又加上听闻太子大胜的喜悦。
脸上更加的红润。
他的目光扫向吴晴,眼里充满了疼爱之意。
只不过这种疼爱之意,让吴晴觉得虚伪,恶心。
陛下看着吴晴说道:“你作为新一任的京畿处同知,还需要多向你父亲学习。
当年朕在军营的时候,少不了让你父亲来充当军师的角色。”
陛下又看着众人说道:“近来南国战场连获小胜,诸位可知背后关键?”
此时宁国公站出来施礼作揖。
“臣以为,若无陛下掌舵定向,纵是良帅有心、将士用命,也难有这般顺遂战局。
如今南国大捷初显,实乃陛下圣明领导之效,臣等心悦诚服!”
这宁国公,是宁妃的父亲,四皇子的外公,也是军方的元老之一。
四皇子作为太子的磨刀石,这宁国公提供的帮助不在少数。
宁国公此言一出,气氛都烘托到这了。
众臣子,包括吴晴在内都高呼“陛下圣明”
。
陛下摆了摆手。
“你们都说,是朕圣明,但是在朕看来,诸卿总说兵锋锐利、粮草充足可定胜负,却忘了战场之上,睁眼瞎最是致命。”
陛下此言一出,众人心里已然明了。
不等众人应答,他已然续言:“京畿处做得极好。
自战事起,递来的情报,从兵力排布,到其粮草囤积,再到雨季山道的通行时限,桩桩件件都详实精准,无一错漏。”
“吴晴。”
陛下话锋一转,又叫到吴晴的名字。
吴晴再次回答道:“臣在。”
“你新任同知,京畿处和军机处之间的配合,还要好好磨合。”
“吴晴听旨。”
上一秒还在叮嘱吴晴,而下一秒圣旨就下了。
吴晴连忙行礼。
“臣,听旨。”
此刻无比安静,杯盏声戛然而止。
“如今已入深秋,西蛮进攻越频繁。
也使得诸多将士在中秋也无法和家人团圆。
吴晴,朕封你为巡察使,代朕抚问,宣朕体恤之意,犒劳三军,慰勉将士,以安军心。”
陛下说完吴晴连忙说着臣遵旨。
而吴晴余音未消,陛下又接着说道:“萍儿!”
如今太子和三皇子都在前线,四皇子守皇陵,所以陛下身边最近的位置,自然是坐着萍郡主。
这声萍儿,自然是说的萍郡主。
萍郡主起身,来到大殿中央吴晴的旁边。
“儿臣在!”
陛下看了一眼他们二人。
然后说道:“你也一同去吧。”
徐萍则是面无表情的说道:“是,父皇。”
虽然吴晴觉得就算是郡主但是在军营里也有诸多的不便之处。
为什么陛下要派她去。
只不过转念一想。
可能是为了展示出皇家对边军的重视。
“陛下让萍郡主去是因为等你们到那,应该就快到白枭白大将军的祭日了。”
吴道子的书房里,吴晴正和他相对而坐。
茶杯里的茶正在他俩中间散着热气与清香。
从妙峰山回来之后,这对父子就进了书房。
白枭就是死在了远征西蛮的途中,死在了对摩罗族的那场战斗。
虽然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但是对于罕有一败的南国来说,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事。
“西蛮边陲,条件艰苦,除了三皇子镇守这么多年以外,那里大部分中流砥柱的将领都是白枭旧部。
虽然时间这么久,但是重新见到当年“杀神”
元帅的后人。
难免又会重新燃起某种激情,毕竟军人都是有热血的,看到陛下这么善待白元帅的后人,自然是觉得咱们的陛下重情义,同时也燃起了他们心里复仇的焰火,在这西蛮即将入侵的时候,这无疑是给边关守军最好的强心剂。”
吴道子的这些分析,让吴晴觉得,龙椅上的那位,更加的虚伪。
“不是虚伪,而是帝王心术。”
吴道子纠正着吴晴。
吴晴看着眼前的吴道子。
他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的父亲。
“那为什么让我去?”
吴晴问出了心里的不解。
确实,他刚从北国回来还没有十天。
按理说,就算护送萍郡主出行,也轮不到他。
“自然是为父举荐的。”
“我就猜到父亲在这里面出了力。”
吴晴难得在吴道子面前表现了作为儿子被爹坑了之后应有的哀怨。
“为什么?”
吴晴问道。
吴道子笑着看着吴晴。
“答案很简单。
你以后要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