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暖暖照进屋子,偶尔还能听到窗外鸟儿叽叽喳喳叫的日子里,咱这道观里有个小弟子,那好奇心就跟小鞭炮似的,一点就着。这不,他风风火火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脑袋上的小辫子都跟着一甩一甩的,满脸疑惑地问:“仙师呀,仙师!我最近老听人说伤寒和霍乱,这俩到底是啥玩意儿呀?它们之间又有啥门道呢?您快给我讲讲呗,我都快想破脑袋啦!”
张仲景仙师正在那专心琢磨医书呢,被小弟子这突如其来的一阵嚷嚷逗乐了。他放下手里的书,扶了扶自己的帽子,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小板凳,说:“小徒弟,别急别急,先坐下,听为师慢慢给你唠唠这伤寒和霍乱的事儿。”
小弟子一听,一屁股就坐到了小板凳上,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耳朵都恨不得竖起来,就等着仙师开口。
仙师清了清嗓子,说道:“咱先说这伤寒啊,要是摸病人的脉象,发现脉象又微弱又涩,这可得注意了。本来呢,这种脉象有可能是霍乱,但现在确定是伤寒。这病啊,过个大概四五日,就会跑到阴经上去。要是病情往阴经发展,那病人大概率会拉肚子。为啥会拉肚子呢?这就好比阴经是个小水渠,病邪跑进去捣乱,把水渠里的水搅得乱七八糟,就只能从
小弟子皱着眉头,一脸不解地问:“仙师,那啥叫脉象微弱又涩呀?我咋感觉摸不准呢。”
仙师笑着拉起小弟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脉搏上,说:“来,你感受感受。这微弱呢,就像小溪里的水快干了,流得没什么力气,你能感觉到脉搏跳得很轻,不怎么有力气。这涩呢,就好像手指在摸着一把生锈的锁,不顺畅,有点磕磕绊绊的感觉。这就是脉象微弱又涩啦。”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仙师,那您说病情跑到阴经会拉肚子,可要是病人想拉大便,结果放了个屁,还拉不出来,这又是咋回事呀?”
仙师哈哈一笑,说道:“这要是出现这种情况呀,就说明这病属于阳明经的问题啦。为啥呢?你想啊,病没往阴经好好发展,没拉肚子,反而肠道里的水分被邪气烤干了,大便就变得干结,拉不出来。就好比本来肠道是个湿湿滑滑的通道,现在被火烤干了,东西就堵在那儿了。”
小弟子好奇地问:“仙师,那这病啥时候能好呀?”
仙师说:“一般来说呢,到了十三天左右就会好。为啥是十三天呢?这是因为啊,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经过这么多天,病邪在经络里走了一圈,时间到了,正气把邪气打败了,病也就好了,这就叫‘经尽故也’。”
小弟子又问:“仙师,您刚刚说拉肚子之后,大便就会干结,这又是为啥呀?”
仙师耐心解释道:“这拉肚子的时候,身体里的水分丢失了不少,肠道里就变得干燥了。等拉肚子止住了,肠道里剩下的东西就会慢慢变得干结。就好比一场大雨过后,地面上的水慢慢蒸发干了,泥巴就变得硬邦邦的。这时候啊,如果病人能吃东西,说明胃气恢复了,胃气就像咱们身体里的小火炉,能把食物消化掉,那病就快好啦。”
小弟子挠挠头,说:“仙师,可要是拉肚子后不能吃东西呢?”
仙师说:“要是拉肚子后反而不能吃东西,这情况有点复杂。但要是过了一段时间,到了下一个‘经’的周期里,病人又能吃东西了,再过一个‘经’的周期,还是能吃东西,那过了这一天就该好了。要是还不好,那就说明这病不属于阳明经的问题啦,还得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小弟子听得云里雾里的,说:“仙师,您说的这些‘经’啊啥的,我还是有点迷糊,能不能举个例子让我更明白明白呀?”
仙师笑着说:“行啊,小徒弟。比如说,有个病人一开始脉象微弱又涩,我们判断可能是伤寒。过了四五天,病人开始拉肚子,这就是病往阴经发展了。后来呢,病人不拉了,但是想拉大便拉不出来,还老放屁,这就是病转到阳明经,大便干结了。到了十三天的时候,病人慢慢能吃东西了,胃气恢复,病也就好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程。”
小弟子又问:“仙师,那这伤寒和霍乱到底咋区分呀?我还是有点搞不清楚。”
仙师说:“这伤寒呢,大多是外感寒邪引起的,一开始可能会怕冷、发烧、头疼这些症状。而霍乱呢,主要是上吐下泻,来势汹汹,就像肚子里在翻江倒海一样。而且啊,伤寒的脉象和霍乱的脉象也有点不一样,伤寒可能会出现刚刚说的微弱又涩,霍乱的脉象可能更复杂,有时候会出现脉微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