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边,让她看起来格外动人。
苏绾端着茶杯回来,放在沈知言面前:“沈公子,请喝茶。”
沈知言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了她的手指,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迅移开了目光。
沈知言喝了一口茶,掩饰着心中的慌乱:“多谢苏姑娘。
对了,我近日写了几诗,想请苏姑娘指点一下。”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苏绾。
苏绾接过纸,仔细读了起来。
沈知言的诗写得清新脱俗,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沈公子的诗写得真好。”
苏绾由衷地赞叹道,“尤其是这句‘杨花漫舞汴河滨,相逢恰是少年春’,更是写出了我们初遇时的情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知言看着她眼中的赞赏,心中十分欢喜:“能得到苏姑娘的认可,真是我的荣幸。
其实,这诗,就是为姑娘而作。”
苏绾闻言,心跳骤然加,脸颊瞬间变得通红。
她低下头,不敢再看沈知言的眼睛,手中的纸也微微颤抖起来。
沈知言看着她娇羞的模样,鼓起勇气,轻声道:“苏姑娘,自那日在汴河岸边与你相遇,我便对你一见倾心。
不知你……是否愿意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日后能时常陪伴在你身边,护你周全?”
苏绾抬起头,撞进了沈知言温柔而坚定的眼眸中。
她看到了他眼中的真诚和期待,心中的慌乱渐渐被喜悦取代。
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细若蚊蚋:“我愿意。”
沈知言心中大喜,他猛地站起身,想要握住苏绾的手,却又想起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只能克制住自己的冲动。
他看着苏绾,郑重地说:“苏姑娘,你放心,待我金榜题名之日,定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地娶你过门。”
苏绾点了点头,眼中泛起了泪光。
她知道,自己终于等到了那个能与自己携手一生的人。
第三章风波骤起,离别愁绪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知言和苏绾的感情愈深厚。
沈知言依旧每天来苏记布庄看望苏绾,有时两人会一起在汴河岸边散步,有时则会在布庄里一起看书、聊天。
苏绾的父亲也看出了两人之间的情意,他对沈知言的才华和人品都十分满意,便默许了两人的交往。
然而,好景不长。
这天,沈知言急匆匆地来到苏记布庄,脸色苍白,神色慌张。
苏绾看到他这副模样,心中一紧:“沈公子,生什么事了?”
沈知言拉住苏绾的手,声音急促:“苏姑娘,我家中出了急事,父亲派人来送信,让我立刻回家。
科举考试在即,我本不想此时离开,但父亲说事情紧急,我不得不回去。”
苏绾心中一沉,眼中充满了担忧:“那你什么时候回来?科举考试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沈知言叹了口气,眼中满是不舍,“科举考试我只能先放弃了。
苏姑娘,你等我,等我处理完家中的事,一定会立刻回来找你。
无论多久,你都要等我,好吗?”
苏绾看着他眼中的恳求,心中虽然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但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等你。
沈公子,你路上一定要保重自己,注意安全。”
沈知言紧紧握住她的手,郑重地说:“我会的。
苏姑娘,这是我腰间的玉佩,你拿着它,就当是我陪在你身边一样。
等我回来,再亲手把它取下来。”
说着,他解下腰间的玉佩,递给苏绾。
苏绾接过玉佩,玉佩上还残留着沈知言的体温。
她紧紧握住玉佩,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沈公子,我等你回来。”
沈知言看着她流泪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
他想要抱抱她,却又不能,只能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别哭,苏姑娘。
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说完,他转身快步离开了布庄。
苏绾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街头,手中紧紧握着那枚玉佩,泪水无声地滑落。
她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但她会一直等下去,等沈知言回来娶她。
沈知言离开后,苏绾每天都会拿着那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