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击战,最大也是必备的好处就是群众基础牢靠,这点邦媛做的很好。
好到甚至萧太后刚刚开始在燕京左进整编部队,那些被抓去的河北良家子就争先恐后地把消息传给了尹继伦留下的细作,尹继伦自己不专业,全都趁夜间用快马转给了李黛,弄得对方多重分辨,才给邦媛汇报。
这次围剿原因很多,首先宋国始终不松口河北和亲两件事,其次是萧太后也没办法在不损耗部队的情况下安定河北。终于让耶律休哥挂帅,萧胡辇为监军一起征讨。
邦媛自然是知道契丹人早晚要来她这不太牢靠的根据地攻打,倒也不怕,只是这对组合着实怪异,他不由多关注了几分,好在军中消息是最不缺的,而且消息向来是瞒上不瞒下。底下的民夫干活最多。死亡率也确实高,但耐不住听的八卦也多。李黛这些年专业分析,见怪不怪,道:“萧太后本来对萧胡辇上次约束西北不利很是生气,甚至一度剥夺了其皇太妃身份。可是现在河北各部落都不愿退兵,萧绰反而要依靠这个姐姐对诸部落的威慑力来实行高压,大王说来好心酸。咱们这边儿是人太多了,没地方种田,你又不许随意砍伐树木。但据说莫州,定州一代,明明是良田千亩人却跑了,就是辽军想找人种地也找不到。这事儿你杀人也解决不了。所以萧太后这次来估计也是存了两种打算能。她知大王英明,八成是抓不到的。那么,趁机让萧胡辇约束各部落,别耽误明年春耕才对。”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现在简易版的代王府,就是山里搭了几间木屋,所有的属官别管以前是公主养女还是拓跋贵女,就算是现任宰相之亲闺女,皇太后的嫡亲外甥女寇沅芷都变得勤俭节约起来,有事没事儿就感慨父亲太过奢靡浪费。这钱要是给她来就买多少粮食打造几把兵器,最好还能发展酿酒业。大家普遍最关心的都是农业问题,毕竟吃饱饭才是第一要务。以前的日子想想可真是太舒坦了,自己创业才知道先辈的不容易啊。
衍生到现实问题,就是大家说话都尽量的往实际问题上靠,再也没有这么多虚言赘述了。
邦媛也是在寇洁清提起时才发现这个问题,不过,她觉得这种务实的风气挺好,也没想多改变。直接就跟李黛说:“萧太后姐妹不是一向不和吗?”
李黛现在受困于大军阻碍,只能苦着脸道:“以前咱们还能和皇城司互通有无,现在主要就是靠一些忠心子民言语,但他们也只是在军队下层,什么闲言碎语都能听到是真。可是真正的权力关系想必也不知道,若大王想要知道详细的,恐怕只能去问韩姑娘了。”
邦媛:……
这就有点伤人了吧,人家韩华的亲娘李夫人可就是因为萧太后姐妹之间的破事儿,给一杯毒酒糊里糊涂送上了天。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韩德让又明显不可能看着她报仇,人家韩华也不会改掉姓名,放弃国籍来投奔她呀。
每次韩华去拜见徐太妃的时候,那种孺慕和伤感都绝对不是假的。
但问题是你现在战败了大家估计一起去奈何桥,到时候人家母女倒是能相见了,所以恶人是必须要做的,要不当不成领导,邦媛只能等下午韩华忙完了酿酒工具的改造后,趁着大家都喝两杯的时候,单独和她说了此事,韩华果然沉默。
正当邦媛觉得要不要再缓和一点或者找和她更头脾气的杨淮橘做做工作,韩华修长的手拿起茶碗就把这里本地居民酿的高粱酒一饮而尽,这酒香醇霸道,代王赐名“烧刀子”。
而此刻心里被割了刀子的韩华面颊微红,道:“大王恕罪。臣想起旧事,实在失态,因为家母正是误喝了萧绰的毒酒而死。”
这个邦媛可是真不知道啊,这谈话地点选的尴尬,没想到韩华一杯接着一杯,说的反而痛快起来,“臣早晚要为此向萧家姐妹复仇,大王,其实家母是为家……韩德让死的。当年他抵挡住本朝先帝进取幽州,回到辽国上京,一时间得到耶律贤夫妇赏识,经常出入宫禁,有流言传出。但也耶律贤并不怀疑,依旧重用他如故,有人却坐不住了。那人正是萧绰之二姐乌骨里,她的丈夫和儿子因为谋逆被赐死。她虽因萧绰之缘故而免坐,但心中一直怨恨。假借其妹之名,赐御酒于府中,家母心情郁结,因此喝了几杯,就此毒发身亡。因此,幼年时我一直认为是萧绰害了家母。心想,总晚有一天,我也要毒死你。”
邦媛听的也是目瞪口呆,道:“那候萧绰杀了乌古里,她确实不冤枉,只是这又关萧胡撵什么事呢?”
“大王,萧绰杀乌骨里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