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刘义隆的作战部署(2 / 3)

(原名牛渚矶,东吴时更名为采石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突出长江而成。江面狭窄,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左卫将军尹弘守卫历阳横江,领军将军刘遵考统领此事——刘遵考原受命援助彭城,到了小涧,魏军已断道,不能前进,朝廷召回了他,拓跋焘南下,刘义隆就让他直接率众赶赴横江。

建威将军萧元邕守裨洲(江心洲,在今采石矶与南京间的长江中),羽林左监孟宋嗣守新洲(江心洲,在今南京市北长江中)上,建武将军泰容守新洲下。少府刘兴祖守白下(故址在今南京市金川门外,相传东晋陶侃讨苏峻,筑白石垒,后人在此筑白下城)。

咨议参军沈昙庆助扬州刺史始兴王刘濬守北固(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山有南、中、北三峰,北峰面临大江,形势险要),尚书褚湛之先行京陵(即兴宁陵),仍守西津。征北中兵参军向柳守贵洲(江心洲,在今镇江市西北长江中),司马到元度守蒜山(与贵洲相望的长江南岸)。

巡逻的船只上自于湖(在今安徽当涂县南),下达蔡洲(江心洲,在石头城西长江中):陈舰列营,连绵江畔;自采石到暨阳(在今江苏江阴东南长寿镇南)六七百里的大江中,船舰盖江,旗甲星布。

在建康,皇太子刘劭总领水军,戍守石头城(位于京都西部,紧邻江边,地势险要,是都城建康的一座重要的防御性军事要塞。自古以来江边有警必先占据石头城以作捍御)。前将军徐湛之镇守石头仓城(在石头城内,孙吴时设置,西晋时称作常平仓,一直沿用,他与龙仓、台城内仓及东西太仓均为重要仓储,储备的粮食约五十万石)。吏部尚书江湛兼任领军将军,军事处置都由他安排。

朝会结束后,太子刘劭特意留下来,不解地问:

“陛下既言有大江天险,如何又作如此精细安排,甚至连小小的津渡也不遗漏?”

“这固然是以防万一,也是……太子应知我意。”

“儿臣并不知晓。”太子对动北伐战争招致今日败况一直心怀不满。

“这既是为了防备魏虏,也是为了防那些不能得志于时的不逞之徒趁机生事,太子如何不知?石头城自孙吴时起,就是一座军事要地。左思《吴都赋》还记得吗?‘戎车盈于石头’,就是当年的写照。西晋灭吴,先攻陷石头城,这就使吴都建业无险可守,孙皓只好面缚投降。前朝时,石头城地位尤显重要:王敦之乱时,晋明帝派温峤守石头;苏峻之乱时,占据石头城为据点;孙恩兵至京口,司马元显赶紧镇守石头城。晋安帝时,高祖北伐,卢循、徐道覆乘隙犯建康,高祖急忙班师回京,镇守石头城严阵以待。能否镇守石头城,关系到京都的存亡,意义甚大!”

太子既不满北伐败辱,也不想离开东宫出镇石头城,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无理由再推辞,就转换话题,问:

“陛下所谓‘不逞之徒’,是指庶人……”

“远在彭城的江夏王和武陵王,前已密启,要我在魏虏南下时,早为之所。”“早为之所”,就是要杀死义康。

“自有刘湛结党、范晔串联及胡诞世作乱,皆以彼人为旗号;也诚如二王所启,应早为之所!”

因军力仍感不足,其后朝廷又征召丹阳等郡所辖各县自王公以下所有适龄男丁皆从军。随即刘义隆在随从的陪同下巡视京都附近各关要处。登上石头城,他面有忧色。太子见了,趁机对他说:

“败辱如此,国家艰难。祸起江、徐,不斩江、徐,无以谢天下!”江、徐极力促成北伐,太子虽心中不满,但不好直说皇上,就拿他们说事。

“北伐自是我意,与江、徐无关!”刘义隆看看太子,心中不快。

离开了石头城,登上幕府山(在今南京市北。晋元帝渡江后,丞相王导建幕府于此。山北临大江,形势险要,时为建康门户),刘义隆又对心怀愧疚的侍臣江湛说:

“北伐之计,赞同者少。今日士民劳怨,卿不必愧疚。贻大夫之忧,是我之过。”

江湛听了,虽感宽心,但一时还难解脸上忧色。

北望滚滚大江,但见江北茫茫一片,刘义隆仿佛听到了魏人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和叫噪之声。

“檀道济若在,怎会让胡马饮江!”他对随从的诸将说。

这不是曹操哭郭嘉吗?诸将听了,或尴尬地目望远方,或羞愧地垂下头去。

为了激励将士杀敌立功,朝廷向全军颁布赏格:

购得魏主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