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宝妞一番话,说得光庆帝眼中露出深思。
之前朝廷上大臣纷纷请求在他们各自的州府兴建学堂,后来国家没钱,搁置了。
没想到今日宝妞竟然心系这件事。
他过去从未在这个角度思考过教育的意义。
在他过去的认知里,读书是为了做官,为了光宗耀祖,是少数人的特权。
而宝妞却直接指出,读书识字,对每一个普通百姓而言,都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他看到宝妞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谋远虑。
他感到自己这个年幼的孩子,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
“宝妞说得有理。”
光庆帝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这教育,确是强国之本。”
“朕一直以为,唯有强兵利器,方能稳固江山。却不知,这知识的力量,才是真正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绵延不绝的根基。”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坚定地扫过山川河流:“如此一来,我大洲的百姓,便不再是只知耕作的愚民,人人都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识。如此,我大洲方能真正屹立于世,长盛不衰!”
他转身看向宝妞,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好!这个建议,深得朕心!”
“如今国库充盈,有彩票、零食工坊,还有琉璃坊,现在又多了草莓,这些收入足以支撑免费让大家去读书,这个费用如今国家能支持得起!”
光庆帝当即拍板,毫不犹豫。
他立刻看向守候一旁的福全公公。
“福全!”光庆帝声音洪亮,带着一股雷霆之势,“传朕旨意!”
福全公公立刻上前,恭敬地垂下头:“老奴在!”
“即刻下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兴办学堂!”
光庆帝语气坚定,字字清晰,“命户部会同工部,在京城以及各州府,立即召集人手,选址兴建希望学堂!”
他特别强调:“所有希望学堂,一律免除学费,所有百姓子女皆可入学读书识字!无论贫富,皆有受教之权!”
“同时,在京城与各州府的中心区域,兴办大学院,教授更深层次的学问以及手艺本领,为我大洲国培养高级人才。”
光庆帝补充道,“招募天下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夫子、先生,充实学堂师资。”
“若有贤才,可不拘一格提拔。”
“此事,由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以及谢南书,协同办理,务必办得妥帖,办得利民。不得有丝毫怠慢。”
福全公公立刻应道:“是!老奴立刻去传旨!”他动作迅速,转身便去拟旨。
光庆帝又看向宝妞,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宝妞,你提出的希望学堂和大学院,是真正造福千秋万代的大计。咱们大洲国的百姓有福气啊。”
宝妞笑着说:“父皇过奖了。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便应该为百姓做些实事,惠及民众。教育兴国,乃是国之根本。”
光庆帝的旨意,如一道春雷,迅速传遍大洲国的每一个角落。
“免学费入学!”
“人人能读书!”
这两个消息,在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世世代代面朝黄土的百姓而言,读书识字,是他们从未敢奢望的梦想。
在贫瘠的土地上,若能让家中孩童读书,哪怕只是识字,也意味着脱离泥泞的希望。
各地州府接到旨意后,立刻行动起来。
在户部的资金支持和工部的技术指导下,以及地方官府的协助下。
第一批“希望学堂”和“大学院”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京城郊外,一处宽阔的空地上,工匠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夯土、砌墙、架梁,一座座崭新的学堂建筑拔地而起。
学堂的格局简洁实用,采光通风俱佳,为了冬日取暖,还特别设计了火墙。
大洲国各地,亦是如此。
许多地方官员起初还抱有疑虑,觉得免费入学会有诸多弊端。
但在光庆帝的强硬态度,和户部充足的拨款下,他们也不敢怠慢。
州府大人下令,必须挑选最好的工匠,使用最好的材料。
学堂的建设进度,成为了官员们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