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2 / 2)

个月关于“国企改革进展”的咨询量下降了60%,“民生保障”的满意度上升了23%。

    “国栋省长的意见,我赞同。”慕容博文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干部选拔要看关键时刻的担当。

    沧澜河沿岸拆迁,张扬带队驻点半个月,逐户跟村民谈补偿,最后三个村签约率100%,没发生一起群体事件——这就是能力的体现。

    而且他懂经济,新区规划里的文旅融合思路,跟省里‘生态经济’的部署完全契合,省文旅厅已经把这个项目列为重点试点。”

    他拿起一份报告递到曹先面前:“这是省发改委做的评估,要是张扬接任,嘉和市企业改革能在年底前收尾,新区建设明年就能见效益;换成其他干部,光是熟悉情况就要三个月,很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曹先拿起报告,目光落在“改革窗口期”几个字上。

    他想起上周去中央党校学习时,老师提到的“干部适配性”——不同地区、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干部。

    嘉和市现在的情况,确实需要一个能快速打开局面的人,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老好人”。

    “张扬的资历会不会有争议?”省纪委书记卢高阳突然开口,他手指敲着陈明远案的卷宗:“他任常务副市长才半年多,直接提市长,下面会不会有意见?

    而且林振华那边,能不能配合?”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张国栋。

    谁都知道,林振华跟张扬在工作上多次不合,要是张扬真的接任,两人能不能搭班子,是个大问题。

    张国栋却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张扬是年轻了些,但他在下面县区干过县长、县委书记,基层经验足够,破格提拔,符合规定。”

    他把文件推到桌中央,继续道:“林振华那边,省纪委已经找他谈过话,明确了‘配合改革、做好保障’的要求。

    他要是还拎不清,省里也能考虑调整岗位。

    嘉和市不能再内耗了,必须集中精力搞建设。”

    曹先看着桌上的测评结果,又翻了翻省发改委的评估报告,手指在桌沿轻轻摩挲。

    “还有其他意见吗?”曹先抬眼看向众人,目光扫过省组织部部长邱永逸:“组织部那边,有没有其他人选?”

    邱永逸放下笔,摇了摇头:“我们梳理了三个候选人,对比下来,张扬在‘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项目推进效率’‘群众满意度’三项指标上,都排在第一。

    而且他年轻,才三十岁,有精力应对嘉和现在的高强度工作。”

    省长、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都同意张扬接任市长,哪怕其他人站出来反对,估计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了。

    况且还有个赵瑞敏没有开口。

    这位向来站在张扬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