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2 / 5)

p;  “对比《星际穿越》才知道,好科幻不是看飞船多炫、爆炸多响,是看能不能让人掉眼泪。我妈看《星际穿越》哭了三次,看这个全程玩手机。”

    最扎心的是条来自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工程师的评论,获赞量已经破万。

    “作为参与过火星车项目的工程师,负责任地说:火星大气密度计算错误,沙尘暴的物理形态完全不符合观测数据,连最基础的设定都偷懒,还敢吹‘硬核’?建议科林导演先补补《行星科学导论》。”

    科林瘫坐在意大利进口的办公椅上,真皮座椅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办公椅的滚轮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像指甲刮过玻璃。

    为了抢在与《星际穿越》一起上映,他把后期制作周期从六个月压缩到三个月,特效团队通宵赶工,程序员累得在电脑前流鼻血。

    剧本漏洞用“宏大场面”掩盖,逻辑硬伤靠“观众看不出来”自我安慰。

    影帝的台词被改得前后矛盾,气得老戏骨摔了剧本……

    当时他还得意地对制片人说“观众只看特效,谁在乎剧情”。

    现在才明白,观众要的从来不是炫技,是能装进心里的故事,是能让他们记住的人。

    办公室门外,年轻的场记艾米抱着文件夹,吓得大气不敢出,后背紧紧贴着冰凉的墙壁。

    门板传来的震动让她手里的文件夹都在抖,塑料夹页发出“咔啦咔啦”的轻响,里面是《红色星球》的补拍申请。

    特效总监昨天刚提交的,说有三个镜头的物理逻辑错误太明显,比如飞船着陆时的反冲力计算错误,明眼人一看就假,必须重拍。

    “还不是自己急功近利。”艾米在心里嘀咕,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文件夹边缘,把塑料皮抠出了几道白痕。

    她记得第一次开剧本会时,科林把谭越的《楚门的世界》贬得一文不值。

    当时他翘着二郎腿,手指敲着桌面:“情感?那是文艺片的玩意儿,科幻就要炸!要爽!要让观众看完觉得‘哇哦’!”

    可他忘了,《楚门的世界》全球票房比他所有电影加起来还高,而且多年后还有人讨论,不像他的片子,上映两周就没人记得。

    走廊里传来其他工作人员的窃窃私语,声音压得很低,却像蚊子一样钻进艾米耳朵:

    “听说科林把剪辑师骂哭了,可那剧本本来就有问题,前后逻辑都对不上,神仙也剪不好啊……”

    “可怕的不是粉丝,是人家确实拍得好啊——昨晚我去看了《星际穿越》,散场时全场鼓掌,持续了快十分钟,这在好莱坞都少见,观众是真的被打动了。”

    艾米偷偷瞥了眼紧闭的办公室门,里面传来玻璃杯摔碎的声音,紧接着是科林压抑的低吼。

    她叹了口气,抱着文件悄悄离开。

    补拍申请大概是用不上了,这部电影的命运,从科林决定“速度优先于质量”的那天起,就已经写好了结局,像本被剧透的,再翻下去也只剩失望。

    ......

    京城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在王乐天的书桌上投下细长的光带。

    王乐天拿起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