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对了,”陈子瑜咽下嘴里的食物,拿出手机翻出在网上看到的照片。
照片里的陶俑是个侍从形象,双手放在胸前,嘴角微微上扬,眉眼间带着点俏皮。
谭越凑过去看,忍不住笑了:“还真像,古人也挺幽默的嘛。不像现在的雕塑,要么太严肃,要么太刻意。”
“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工匠更自由吧,”陈子瑜把手机收起来,又喝了口汤,“没有那么多规矩,想怎么刻就怎么刻,反而更有灵气。就像石窟里的那些小佛像,有的歪着头,有的皱着眉,特别生动。”
两人慢慢吃完午饭,结账时服务员递来两颗薄荷糖,说是自家做的。
陈子瑜剥开一颗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瞬间驱散了暑气:“下午先去看西山的古阳洞,然后再过桥去东山,怎么样?”
“好,”谭越把帆布包背上,帮她拎起装着速写本的袋子,“刚才听导游说古阳洞有很多碑刻,被称为‘二十品’,值得好好看看。”
出了餐馆,午后的阳光比上午更烈了些,谭越把遮阳帽递给陈子瑜,自己则撑开一把伞。
两人沿着原路返回,路过奉先寺时,又忍不住停下脚步。
此时的大佛沐浴在阳光下,衣褶上的阴影更显立体,眼神似乎比上午更柔和了些。
“你看,”陈子瑜指着佛像的左手,“刚才没注意,这里的手指关节刻得好细致,连指甲盖的弧度都有。”
谭越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佛像的左手自然下垂,手指修长,关节处的线条流畅,指甲盖呈椭圆形,边缘圆润,仿佛真的有血有肉。
他拿出手机,想拍张照片,却发现怎么拍都拍不出现场看到的那种震撼感。
“还是得用眼睛记,”陈子瑜笑着说,“照片只能留住轮廓,那种感觉留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