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纷繁复杂,悃愊无华(3 / 8)

万历明君 鹤招 7694 字 4天前

员的规制——“凡翰林、吏部五品以下及六科、十三道。俱照四品免田五千三百五十亩。”

    要实权有实权,要清贵有清贵。

    再加上这一百五十人的总人数,称一声“大明议员”方是最合适不过。

    众所周知,议员的存在感、权力、乃至政绩,几乎都是自于设置议题,科道们同样不例外。

    对刘不息而言,他是隆庆二年进士,还有两年就五十岁了。

    一把年纪,仕途上若是想搞出点名堂来,没什么比搞个大的更容易出成绩的了。

    事关首辅的议题,便由此,被此人堂而皇之地端上了桌面。

    刘不息一句话出口后,后续思路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他语气越发沉着,语速也逐渐放缓:“臣深知陛下不喜臣等言之无物,空谈虚事。”

    “但臣奏此事,乃八千举子关切之公平大事,乃国朝二百年频有成例可考之旧事,乃国家抡才储干、新政育苗之要事,言之切实,还请陛下明鉴。”

    “臣斗胆,请陛下降明旨,禁辅臣子弟之科考!”

    朱翊钧静静听着刘不息的陈情。

    心中却思绪万千。

    事情总是一体两面的。

    自己讲道理这个优秀品质,如今也渐渐显露出弊端了。

    这些言官都是一心为公吗?

    难说。

    否则之前官年的事情,怎么没一个揭发的?

    你刘不息四十岁的老进士,登科录上三十四岁,借此补了给事中的好差事,怎么心里没有“大公平”了?

    偏偏如今又是还站着科场公道的大义说话。

    就是瞅准了皇帝是讲道理,不会学着桀纣,来个炮烙给臣下暖暖心。

    果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职场人设负责。

    朱翊钧想到这里,忍不住摇了摇头,伸手示意刘不息起身。

    转而又看向站在班列第三,低着头六根清净的礼部尚书马自强:“马卿,你是大宗伯,掌国朝仪制,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说句实在话,这次的事,着实算不上棘手。

    无论是将言官贬谪,强行压下这次舆情也好,还是用海瑞的名声去友情监考,取信士子也罢。

    都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历史上张居正儿子这一科要考,同样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不也考了?

    乃至此后的首辅申时行、张四维子嗣一个接一个跟着考。

    言官弹劾申时行又怎么样?贬官而已。

    事情并不难处置。

    但不止于此。

    问题在于,群臣里面有坏人啊!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