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什么重磅的奏疏,毕竟论官职只是个中书舍人。
甚至太仆寺卿蔡汝贤还上疏弹劾,直接呵斥张辅之是“百依百顺”、“不带脑袋”、“只会揣摩”、“专做小报告”,“打手”云云。
可见其分量不值一提。
然而,正是这么一位不值一提的人,似乎正好引得贼人肆意发挥,以至于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想的事,在其身上堂而皇之地发生了。
竟然有人匿名写文,登报散布,公然恐吓张辅之!
文章称。
张辅之现在虽然已经爬到中书舍人的位置了,但他在过去,可是在抨击朝廷上是出了不少力量的,现在反倒为虎作伥,真是无耻之尤!
警告张辅之,及早回头!不然江南百姓不会饶恕你的!
朝廷如果只信张辅之这种人,早晚会自取灭亡!
这还了得!?
主张皇帝南巡的范应期,立刻就抓住了这个契机。
他找到申时行,说这封恫吓文章很好。
好就好在它是匿名的,匿名可以使人们广泛地联想到一种倾向,一种想法,一股势力,让士林好好反思。
申时行听后,深以为然。
于是,一篇亲署内阁次辅申时行名讳的函文《何也?》,如期送到了南京通政司,散布江南。
也就是摆在太仓三张面前的这份邸报。
先是从内阁的视角将妖书一案的始末讲述了一番,而后则是对妖书逐一驳斥,紧接着又是为皇帝的优容,换来搬弄是非,感到不值。
最后,则是愤怒质问。
何也!?
所有人都应该想一想,在新政的大背景下,在开放报禁的优待之中,在鼓噪南北之争的过程里,竟然发现了这种事,公然以江南百姓的身份,叫嚣着让朝廷灭亡。
这是为什么!?
这是设问,没有给任何人讨论的余地。
在邸报最后,申时行一锤定音,将这件事定了性。
这是一个信号,是某些人利用开放报禁的机会,进行尖锐的撕裂国家的行为的信号——新政的形势严峻到这个地步,皇帝不得不南下巡视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事的受害者张辅之,则是在廷议上被交办了“追查妖书”的差使。
而这,也是此时太仓三张最为茫然的地方。
只想问出与申时行一样的问题,为什么?
自己家的孩子,难道不是自己人么?
而这,被质问的张性自然答不出来。
他看了一眼两位兄长,茫然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就去修书一封,问问辅之怎么回事。”
张意扼腕愤恨道:“来不及了!传信的功夫,皇帝恐怕比回信还先到江南!”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