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骑士精神(2 / 5)

sp; 作为苏丹,易卜拉欣本身就是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商店的老板。

    一边自己赚钱,一边带着贵族们赚钱,一边让国库充裕一些。

    三项兼顾,一点都不耽误。

    易卜拉欣自己倒是不会,架不住东边有个好老师……

    隔空教你赚钱,还教你挖矿,而且不收学费,学不会可以免费再学!

    易卜拉欣在没接触过昊菁皇帝之前,从没想过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上还有如此善良之人!

    相比动不动就发动东征的西方诸国,还是明帝国更值得结交。

    昊菁皇帝更是他本人和奥斯曼的真挚朋友,就差为其树碑立传了……

    虽然由于买买买的原因,国库比以前的岁入高很多,但仍旧充裕不起来。

    不过明帝国正在大规模工业化,每年需要一两百万桶石油与成品油,而且需求量还在逐年递增。

    作用世界第一油田的易卜拉欣,也就一点都不害怕自己和国库没钱了。

    没钱可以挖矿,没东西可以用油来换购。

    对易卜拉欣来说,脚下这简直就是天赐宝地啊!

    其实在科威特油田大规模开采之后,易卜拉欣都想把皇宫搬到巴格达去……

    在伊斯坦布尔早已盘根错节的贵族们一顿好说歹说,总算是阻止了苏丹这个疯狂的打算。

    大家都安于现状,对眼下每年都有巨额收益非常满意,不想再辛辛苦苦地折腾到巴格达去了。

    易卜拉欣对本土的发展也满意,但对匈牙利战场的发展就不太满意了。

    由于侯赛因的谨小慎微,导致超过三十万帝国部队被拖在那里动弹不得。

    虽然这样是有情可原的,但在不能取得任何进展的情况下,难免有一些小人会借机发难。

    鉴于敌军的数量是己方的一倍左右,易卜拉欣也没有责备侯赛因的意思。

    他可不是明帝国的皇帝,善于指挥作战,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侯赛因等将领身上了。

    之前贾马尔能够以少敌多,大败敌军,便算得上是一次非常经典的胜利了。

    觉得值得大书特书,奥斯曼帝国出版的各大报纸都刊载了整个过程。

    今年,易卜拉欣也需要得到一次胜利,规模自然要比去年的更大才行。

    不过到了这个地步,双方向布达佩斯不断增兵,便有在此地进行战略决战的意味了。

    易卜拉欣也打算继续增兵,起码要达到五十万人,再加上一堆坦克、重炮、飞艇,才觉得心里有底……

    侯赛因不是说敌军兵力很多吗?

    这问题很容易解决!

    把那些已经投靠帝国的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还有废柴一样的瓦拉几亚人,连战场附近的匈牙利人,全都塞到前线去。

    五个种族,一家出五万,那就是二十五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