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骑士精神(3 / 5)

加上已经在前线对阵的帝国部队,总兵力不会都超出预期了。

    这些人会不会打胜仗,易卜拉欣没有义务,也不会教授他们如何打胜仗,这些都是侯赛因等人的责任。

    他的工作就是让手下给侯赛因送去足够数量的士兵,不能指望这些人打胜仗,给自己人壮胆总是可以的吧?

    等位于欧洲的奥斯曼属地春耕完毕,易卜拉欣便让亲信将领奥库过去征兆士兵。

    虽然是强征,但也有好处,只要在战场立功,未来两年便可以享受全额免税待遇。

    已经享受此待遇的波斯尼亚星月人,可以用战功兑现明帝国的诸多商品,没有上限。

    一六七七年六月,从巴尔干、匈牙利、瓦拉几亚等地应征入伍的士兵便在奥库的带领下,连同一万本土士兵,抵达了多瑙河以西的战场。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双方仍然在对峙,谁也不肯率先进攻。

    此前的经验教训告诉双方,在堑壕战流行之后,谁先进攻谁先输!

    侯赛因得到了援军抵达的消息,并未表现出太高的兴致。

    因为前番围攻维也纳,就是这帮垃圾率先崩溃,导致自己功败垂成。

    他们打打顺风仗还可以,像这种战略决战,就绝对不要指望了,否则再玩一次,自己还得输。

    现在双方都分成两个重兵集团,奥军这边,侯赛因掌握着近二十五万大军,在多瑙河东岸对阵绍姆贝格的超过四十万人。

    对方一直用堑壕战术来在围困佩斯城堡,侯赛因也不打算用损失兵力的办法给守军解围。

    他本身兵力就不足,所以就没采取用同样的方法来围困绍姆贝格所部的策略。

    不围困的话,或许对方还有兴趣攻出来,结果对方还挺聪明,没上当。

    位于多瑙河西岸,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直接指挥的部队有二十五万。

    此前与其对峙的是贾马尔、萨利赫、拉希姆三部人马,总兵力不到八万。

    由于坦克与重炮的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加之利奥波德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双方没有大打出手。

    等奥库带兵抵达后,多瑙河西岸的奥军一下子接近三十四万了。

    双方在总兵力上的差距被拉近,反奥联军仍然具有一定的兵力优势,而且两个重兵集团彼此背靠多瑙河,河面还有舰队提供火力掩护。

    奥军则掌握着陆路装备方面与空中侦察的优势,还有一点,那就是清军同意在夏秋之际再次出兵。

    侯赛因正是吃准这一点,才不着急打,对方什么时候撤退,自己就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清国皇帝顺鸡已经同意,此次出动不少于三十万骑兵,进攻波兰南部、摩拉维亚、波希米亚等地。

    虽然性质与前番一样,主要是洗劫,而非占领,但年年这么干一次,对当地的经济也能造成相当大的打击。

    这等于说奥军在前面牵制敌军,让清军去后面捞好处。

    如此分配任务,肯定谈不上公平。

  &